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总结陈团营副主任医师运用中医“风咳”理论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经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伴鼻塞、流涕、咽痒、咽干有异物感、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常由各种鼻炎、腺样体肥大及慢性咽炎等一系列上气道疾病引起,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第二大原因,需要引起临床关注。临床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合并其他疾病共同引起慢性咳嗽,所以其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西医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以及手术等治疗,但上述疗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根除病因,疗效不尽如人意。陈师具有多年中医临床经验,认为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病因为风邪侵犯人体,导致肺脾功能失调,痰邪内生,或素体肺脾不足,痰湿内生,复感风邪所致。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脾及鼻咽二窍,病机关键为风痰恋肺,肺失宣肃。方用祛风消痰方以祛风宣肺,消痰止咳,对于虚证者,兼以补虚;对于实证者,则增强祛邪之力,临床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脂、血清尿酸等心血管代谢指标在不同控制水平哮喘患儿的变化,以探讨哮喘控制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8例哮喘患儿为病例组,按哮喘控制水平分为良好控制组和未良好控制组,同时期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脂、血清尿酸(sUA)、体重指数(BMI)水平,并对病例组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t=-2.213,P<0.05),良好控制组患儿HDL-C水平高于未良好控制组(t=2.692,P<0.05),sUA水平低于未良好控制组(t=-2.430,P<0.05),良好控制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水平较未良好控制组显著增高(t=9.741,P<0.05)。未良好控制组哮喘患儿FEV1% pred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1),与sUA水平负呈相关(r=-0.671,P<0.01)。结论 儿童哮喘控制水平与HDL-C、sUA水平有关,HDL-C降低、sUA升高可能是儿童哮喘控制不佳、肺功能较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肛瘘患者行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肛瘘内口位置、瘘管主管及支管走行等情况,并与术中探查情况进行对比.结果:40例中肛瘘内口定位正确38例(95%),肛瘘主管定位正确39例(98%),支管定位正确11例(85%).结论: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硫酸镁与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为(60.32±6.11)pg/mL、降钙素原为(0.80±0.26)μg/L、肿瘤坏死因子-α为(1.56±0.54)ng/mL、C-反应蛋白为(5.02±0.41)mg/L,均低于对照组[(85.14±8.25)pg/mL、(1.71±0.41)μg/L、(2.64±0.42)ng/mL、(8.04±0.56)mg/L],(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28.65±4.32)次/min、有效呼吸道阻力为(2.98±1.17)kPa/(L/S)、功能残气量为(134.85±35.41)mL,低于对照组[(31.22±6.45)次/min、(4.52±2.44)kPa/(L/S)、(171.78±41.58)mL],潮气量(VT)(7.04±1.05)mL/kg高于对照组(6.42±1.01)mL/kg,(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可有效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对RMP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收治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根据诊断标准分为MPP组(34例)和RMPP组(36例)。对RMPP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IL-6、RANTES对RMPP的诊断价值。结果 RMPP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0 d占比及血清IL-6、RANTES水平高于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OR=2.451,95%CI:1.856~3.046)、RANTES(OR=2.678,95%CI:1.953~3.403)为RMPP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RANTES及两者联合预测RMPP发生的AUC分别为0.686、0.701、0.824。结论 血清IL-6、RANTES水平较高是RM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造影增强直肠腔内超声技术在诊断肛瘘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肛瘘的住院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之后将3%过氧化氢溶液通过细胶管注入肛瘘外口,进行过氧化氢造影增强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瘘道内口、主支、分支和肛瘘慢性脓腔的位置及数量,将其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直肠腔内超声与过氧化氢造影增强直肠腔内超声对内口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32%和100%(P〈0.01),对主支位置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和95%(P〉0.05),对分支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3%和91%(P〉0.05)。结论过氧化氢造影增强直肠腔内超声较常规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对肛瘘进行术前超声评估,比较两种超声探头诊断肛瘘准确性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以肛瘘收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患者术前应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进行肛瘘超声评估,64例患者术前应用旋转式腔内探头进行肛瘘超声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肛瘘主支(Parks分型)、分支、内口和慢性脓腔.将术前超声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肛瘘术前超声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肛瘘主支Parks分型中括约肌间型为96.3%(52/54)与97.9%(46/47),经括约肌型为60.0%(3/5)与75.0%(6/8),括约肌上型为85.7%(6/7)与77.8%(7/9);肛瘘有分支为100%(5/5)与75.0%(6/8),无分支为95.1%(58/61)与96.4%(54/56);肛瘘内口位置为95.5%(63/66)与96.9%(62/64);有慢性脓腔均为100%(4/4,7/7),无慢性脓腔为96.8%(60/62)与96.5%(55/57).两种探头术前超声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177、0.185、0.001,P均>0.05).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可对肛管矢状面、冠状面、斜切面进行扫查,能够显示瘘管的长轴与短轴;旋转式腔内探头可显示肛管轴向切面中肛瘘的图像.肛瘘内口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下表现为肛门内括约肌局部低回声缺损;旋转式腔内探头可显示瘘道与肛门内括约肌相交处肛瘘内口的特征.结论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均可在术前准确评估肛瘘的解剖形态以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可为外科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帮助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202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A组)以及高剂量组(B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A组应用小剂量干扰素α-2b,B组应用大剂量干扰素α-2b,比较三组患儿疗效,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消失时长,干预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和对照组相比,A组以及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和A组相比,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以及B组肺部湿啰音、憋喘以及咳嗽消失时长均明显更短(P<0.05);和A组相比,B组患儿的肺部湿啰音、憋喘以及咳嗽消失时长均明显更短(P<0.05)。干预前三组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受试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A组以及B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且B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高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开展雾化治疗,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但高剂量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在对患儿开展临床治疗中,应当结合患儿耐受情况及其病情选择性地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检测R848对哮喘患儿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33(IL-33)和IgE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125例,临床缓解期患者40例,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实验检测PBMC分泌IFN-γ、IL-33和IgE的水平,qRT-PCR检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PBMC中Toll样受体(TLR)7/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IFN-γ、IL-33和IgE与TLR7/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ELISA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848(0 mg/L、0.1 mg/L、1 mg/L、10 mg/L、100 mg/L)刺激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PBMC 24 h后IFN-γ、IL-33和IgE的水平。分析R848 10 mg/L刺激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PBMC细胞6 h、12 h、24 h、36 h、48 h后IFN-γ、IL-33和IgE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PBMC分泌IFN-γ的水平低于临床缓解期,分泌IL-33和IgE的水平高于临床缓解期(均P<0.05);IL-33水平与TLR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87,P<0.001;r=-0.910,P<0.001),IFN-γ水平与TLR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18,P<0.001;r=0.808,P<0.001),IgE水平与TLR7 /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50,P<0.001;r=-0.838,P<0.001)。R848刺激PBMC细胞24 h后,IL-33和IgE水平在R848 1 mg/L时降低至R848 10 mg/L后趋于平稳(F=56.231、42.310,均P<0.05)。IFN-γ水平在R848 0.1 mg/L时逐渐升高至R848 10 mg/L后趋于平稳(F=62.352,P<0.05)。R848 10 mg/L刺激PBMC 6~48 h,IL-33和IgE水平在12 h时逐渐降低至36 h后趋于平稳(F=32.658、36.521,均P<0.05),IFN-γ在12 h时逐渐增加至36 h后趋于平稳(F=42.321,P<0.05)。结论:R848可抑制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PBMC分泌IL-33和IgE,促进IFN-γ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望应用于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