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置入AF内固定系统的应用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AF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中的效果。AF内固定系统既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起到复位作用,对大部分脊柱爆裂性骨折通过脊柱过伸或器械撑开使椎管内和椎体前缘的骨折块复位或部分复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神经的压迫。通过脊柱的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的纤维环的牵拉作用使塌陷的椎体复位,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和伤后椎体的高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后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AF内固定系统置入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重要的问题是进钉、复位、牵张、融合均需在宿主骨骼运动生物力学基础上完成,并且在整个置入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和存在着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16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均获得牢固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静力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便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和EGb761治疗组,每组30只。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采用斜板试验法和BBB行为学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组织结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脊髓组织中IL-10的含量。结果与损伤对照组比较,MP治疗组及EGb761治疗组大鼠术后7d和14 d临界角度显著增加、BBB评分显著升高、大鼠脊髓组织中IL-10的含量显著增高。HE染色显示,损伤对照组脊髓组织发生出血、水肿、坏死、轴突脱髓鞘改变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反应,MP治疗组及EGb761治疗组术后7 d脊髓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元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 EGb761能减轻受伤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损伤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直径对髋关节脱位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理想直径的股骨头假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1990年3月~2008年8月期间,采用不同直径的股骨头假体行初次全髋置换术706例(762髋)的病案资料。男性301例,女性405例;年龄21~78岁,平均57岁。术前诊断:股骨头坏死203例,先髋继发骨性关节炎129例(其中Crowe Ⅳ型15例),股骨颈骨折190例,创伤后骨关节炎112例,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58例,结核继发骨性关节炎13例,化脓性髋关节炎融合术后1例。股骨头假体采用22 mm直径者220髋,26 mm直径83髋,28 mm直径459髋。95%手术入路为改良Hard ing入路,5%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762髋中术后发生脱位28髋,总体脱位率为3.7%。其中股骨头假体直径为22 mm的220髋中,发生脱位者16髋,脱位率为7.3%,股骨头假体直径为26 mm的83髋中,发生脱位4例,脱位率为4.8%,而股骨头假体直径为28 mm的459髋中,发生脱位者8例,脱位率为1.7%。将假体头直径在22、26和28 mm三组脱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有统计学差异(x2=13.193,P=0.001;R=0.131,P=0(0.01)。[结论]股骨头直径是影响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主要因素之一,直径越大,脱位率越低,反之则脱位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杰君  蒋建农  都斌  莫渊  周鸣  张洪泉 《安徽医药》2010,14(10):1138-114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32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损伤组(T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MP组)和EGb761治疗组(EGb761组),每组33只。T组、MP组、EGb761组用改良Allen法以25GCF损伤力度致伤大鼠,建立T9脊髓中度损伤模型。术后4、8、24 h每组随机取3只动物切取损伤区1 cm脊髓节段,分别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脊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于术后24 h、3、5、7、14 d处死动物(n=6),快速取T9节段脊髓,TUNEL法标记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术后4、8、24 h EGb761治疗组SOD活性及MDA含量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各时相点EGb761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和iNOS表达阳性细胞率均低于损伤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EGb761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胫骨Pilon骨折30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杰君 《西南军医》2007,9(6):55-56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Ⅰ型,优5例;Ⅱ型,优8例,良3例;Ⅲ型,优6例,良3例,差5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并发延迟愈合2例。结论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选择适宜固定方式以及手术技巧、早期活动对于Pilon骨折的治疗结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骨科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50例,将150例骨折侧髋骨定义为骨折组,健侧髋骨定义为非骨折组,并根据年龄分为Ⅰ、Ⅱ、Ⅲ、Ⅳ、Ⅴ、Ⅵ六组,由本院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骨密度仪,分别对每组患者患侧与健侧骨质进行骨密度测量,对比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骨密度值。结果:非骨折组的骨密度值均较骨折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程度与髋骨骨折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骨质疏松程度越严重,髋部骨折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3-01采用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的8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每次随访时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疗效评估,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均获得平均24(12~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6(12~24)周。术后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探讨AF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中的效果。AF内固定系统既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起到复位作用,对大部分脊柱爆裂性骨折通过脊柱过伸或器械撑开使椎管内和椎体前缘的骨折块复位或部分复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神经的压迫。通过脊柱的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的纤维环的牵拉作用使塌陷的椎体复位,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和伤后椎体的高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后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AF内固定系统置入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重要的问题是进钉、复位、牵张、融合均需在宿主骨骼运动生物力学基础上完成,并且在整个置入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和存在着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在眼袋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 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眼袋整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 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肌皮瓣法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以及眼部指标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瘢痕、睑外翻、下睑皮肤皱纹、眼袋复发、下睑凹陷、鼻泪沟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袋程度、下睑皮肤皱纹均低于对照组,睑泪沟评分皮肤光泽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肌皮瓣法相比,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内固定术在眼袋整形术中的效果更理想,可最大程度恢复和保留下睑解剖学组织,维持术后远期效果理想,可促进术后患者皮肤外观恢复,眼部指标评分改善,且并发症低,患者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