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期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 (MK)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K、MVD表达水平 ,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67例中 ,MK阳性表达者 3 7例 ,占 5 5 .2 %。MK表达水平及MVD值均与肿块大小 ,腋淋巴结状态及复发和转移有关。MK表达阳性者的MVD均值 (90 .75± 3 3 .0 5 )明显高于MK表达阴性组 (70 .48± 3 1.3 3 ,P <0 .0 1)。结论 MK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MK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胃癌高发区卵巢转移性癌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高发区卵巢转移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平金良,祁水琴,董吉顺,杜志奋浙江医科大学湖州市第二教学医院(湖州市313000)我院自1963年~1992年,收治非女性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24例,占同期卵巢恶性肿瘤的16.9%。发病年龄24~58岁,平均36...  相似文献   
3.
中期因子在胰腺癌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K)的mRNA及其蛋白在胰腺癌(PC)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PC、12例慢性胰腺炎及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K mRNA及蛋白的定位与表达水平。结果MK mRNA及蛋白水平在PC组织均呈过度表达,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2%和73.1%,都定位于PC细胞质,有淋巴结转移和Ⅱ-Ⅳ期的患者,MK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期患者(P<0.01)。在PC细胞外组织中也有MK表达,尤其在血管密集处明显。而在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组织中MK表达阴性。结论 MK mR-NA及其蛋白在PC组织中呈过度表达,并可能与促进PC血管生成和转移有关。检测MK表达情况可作为PC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常见难治疾病之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40例,并与同时期西医疗法治疗40例比较,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狭窄一梗阻性病变(VSO)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性血管疾病。我国是此类疾病,如布一加综合征(BCS)、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的高发国家。本项目正是以此类疾病为主要对象,开展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6.
重症胆管炎(Acute severe cholangitis ACST)患者出于胆道梗阻引起肝功能受损及合并细菌感染导致内毒素血症、休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其病理机制除了过度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造成靶器官细胞的损伤外,凝血、抗凝血系统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而且与MODS的产生密切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彤重摄 《医学教育》2010,(4):F0004-F0004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期间云南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总延迟时间的变化趋势,获得影响总延迟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总延迟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报告的云南省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病案资料。描述最终纳入研究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延迟特征。构成比的时间趋势检验用χ2趋势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患者总延迟的比较,估计生存概率并绘制生存函数曲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患者总延迟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  云南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总延迟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与就诊延迟相似。总延迟中位数由2005年的94 d降至2020年的33 d,2020年患者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概率较2005年增长了2.359倍,不同特征患者的总延迟天数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年份外,女性、高年龄、农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复治患者也是发生总延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云南省结核病防控措施的实行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总延迟天数下降,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疫情的发展。应侧重于降低总延迟天数较高的危险人群的就诊延迟, 寻求符合成本-效益的主动筛查方式,进一步控制结核病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该病的发生离不开肝脾肾三脏,其中后天之本脾脏在该病的进程中尤为重要。但目前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只有单纯经典理论支撑,而从脾脏出发得到的脂质代谢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阐明中医学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脾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脂质代谢与骨关节炎的关系及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中医理论3个方面,对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