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近年来 ,空调已在医院内广泛使用。我院消毒供应室的无菌物品存放室也使用了空调 ,空调具有供暖、供冷、抽湿的作用。无菌物品存放室的空气质量要求在卫生学标准上属于二类环境[1] 。而我国南方梅雨季节较长 ,湿度较大 ,为了调查使用空调后是否对存放室的空气质量要求有所影响 ,我院于 2 0 0 1年 4月份 (即梅雨季节 )进行了在无菌物品存放室内开启空调与不开启空调的空气质量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空调设备 我院无菌物品存放室采用 1.5匹分体式空调 ,具有供暖、供冷、抽湿的作用。2 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 采用 30W / 10…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美国BD公司SCEPTOR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系统及手工K-B法药物敏感试验方法鉴定细菌并检测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查阅病历统计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3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20株菌合并其它细菌感染;被感染患者中有31人曾使用2种或以上抗生素;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呈现出很高的耐药性.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易合并其它细菌感染患者,与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变迁和耐药情况。方法:2001年7月-2003年6月.用Kirby-Bauer法检测了从广州地区13所医院分离获得的1072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并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1年标准进行判断,用WHONET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从广州地区13所医院中共分离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072株,前3位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占56.3%、鲍曼不动杆菌占16.0%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15.0%。耐药性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83.3%)、其次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2.9%),而敏感率低于1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泊肟(3.3%)、萘啶酸(4.2%)、头孢噻肟(4.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72.0%),对亚胺培南(1.9%)、头孢噻肟(5.9%)和氨曲南(6.7%)的敏感率较低。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却最高(93.6%),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78.6%)和阿米卡星(77.0%)。结论:非发酵菌耐药性仍是目前临床上的严重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商讨有效对策。头孢哌酮-舒巴坦是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的有效抗菌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三年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2007-2009年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WITEK2系统并分别用K-B法和E-test法测定48株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的敏感性。结果 230株不动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最高,为93%(214/230)。主要分离自痰标本(203/230),以呼吸内科和ICU最多见,分别占36.5%和14.3%。2007-2009年不动杆菌年分离率分别为5.1%(53/1039)、6.4%(81/1266)和7.3%(96/1307),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5.7%(2009年)、阿米卡星9.2%(2009年),耐药率较高的有环丙沙星50.6%(2009年)和复方新诺明47.1%(2009年),而且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2007年为11.3%(6/53),2008年为24.7%(20/81),2009年为35.4%(34/96),其中泛耐药株2007年0株,2008年2(2.5%)株,2009年4(4.2%)株。48株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52.1%,多粘菌素敏感率为100%。结论本院分离的不动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大多数来自痰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和ICU,分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耐药率、多重耐药株及泛耐药株均有上升趋势,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特殊耐药现象(双抑菌圈)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机制.方法 用K-B法、E-test法、三维试验等方法对其耐药表型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2种核糖体甲基化基因和Ⅰ类整合子进行检测,并对PCR产物测序.结果 细菌的这种特殊耐药表型是稳定的;PCR结果表明:这株菌含有Aac(3)-Ⅱ钝化酶基因、armA核糖体甲基化耐药基因和1000bp左右的Ⅰ类整合子.结论 这株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是多种耐药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这尚不能满意地解释这种特殊的耐药现象,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低密度菌落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临床收集的9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按法国生物学会(CASFM)推荐的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30μg低密度菌落法检测MRCNS,并与mecA基因PCR扩增法进行比较。结果以mecA基因PCR扩增法为金标准,其中MRCNS56株(阳性率60.2%),低密度菌落法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和100%,拉氧头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7.3%。结论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低密度菌落法是鉴定异质性MRCNS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耐氨基糖苷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4月临床分离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70株,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5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和测序。统计菌株对亚胺培南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armA基因的检出率为68.6%,未检出rmtB、rmtA、rmtC和rmtD基因。所有菌株对除亚胺培南外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80%。结论 16S rRNA甲基化酶(armA亚型)基因广泛存在于这些耐药菌株中。这些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低密度菌落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 临床收集的9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按法国生物学会(CASFM)推荐的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30μg低密度菌落法检测MRCNS,并与mecA基因PCR扩增法进行比较.结果 以mecA基因PCR扩增法为金标准,其中MRCNS 56株(阳性率60.2%),低密度菌落法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和100%,拉氧头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7.3%.结论 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低密度菌落法是鉴定异质性MRCNS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及其血清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及其血清型分布情况 ,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抗生素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肺炎链球菌自小儿上呼吸感染者的鼻咽拭子标本分离取得 ,并用标准 E- test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其耐药性 ;采用 Quellung反应方法对其血清分型 ;采用 BOX- PCR和琼脂糖电泳技术对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 结果 研究了 1999年至 2 0 0 1年期间从患儿鼻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来的 84株肺炎链球菌。 78.6% ( 66株 )的菌株对青霉素敏感 ,也同时对其他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仅有 2 1.4 % ( 18株 )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 ,其中 ,88.9% ( 16株 )的是低度耐药 ,11.1% ( 2株 )是高度耐药。几乎所有的菌株对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是敏感的。但大多数菌株对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占 60 .6%的肺炎链球菌其血清型是 6A( 14 .3 % )、2 3 F( 13 .1% )、19F( 11.9% )、15 B( 7.1% )、14( 7.1% ) ,不能分型 ( 7.1% ) ,而 18株青霉素耐药菌株的血清型是 2 3 F、19F、6B、14不能分型 ,以 2 3 F为主 ,它们有相似的BOX基因指纹图谱和耐药谱。 结论 本研究小儿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其他地区高 ,耐药模式以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氯林可霉素为主。 2 3 F血清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