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臂逆行骨间背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前臂逆行骨间背侧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前臂逆行骨间背侧皮瓣,并结合文献阐明其变异程度及变异的处理。结果骨间背侧血管在前臂中1/3缺如1例.皮瓣边缘坏死;皮瓣向近端延伸超过4cm者4例,远端坏死,延迟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结论虽然前臂骨间背侧血管有变异,但前臂逆行骨间背侧皮瓣仍是修复手背中等大小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以近点皮肤穿支向近端延伸皮瓣不要超过4cm。  相似文献   
2.
体外实验业已证明,低能量激光能迅速降低缺血的血管平滑肌等长张力。本实验旨在把上述结论推广到体内,从而证实经皮传递激光也能成功地逆转动脉痉挛。方法和结果以100~400μg/kg的剂量分别向10头尤卡坦(Yucatan)小猪体内的13条有粥样硬化的动脉腔内注射组胺以诱发痉挛,血管造影记录痉挛程度,以管腔直径可逆性缩窄>50%,持续时间≥5min为痉挛标准,重复注射对照剂30min(治疗试验)后的血管直径对照。管腔直径恢复至基线后,再向同一动脉注射组肥诱发痉孪,分别用有代表性波  相似文献   
3.
足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足跖骨缺损重建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足骨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多跖骨缺损对足弓的影响,同时,对临床采用带血管自体骨重建后足的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在足骼骨三维模型上模拟出胫侧组、腓侧组跖骨正常和缺损不同情况,以有限元法计算足弓应力和位移的改变;并结合临床评价采用自体骨重建后足位移及应力恢复数据和结果。结果多跖骨缺损后,其有限元模型显示:足弓应力和位移发生明显改变,对足功能影响较大,髂骨重建后,足弓及足支撑点恢复,有限元模拟结果及临床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通过足骨有限元模型分析,我们认为:前足损伤致足多跖骨缺损临床上应予重建修复,恢复足的三点支撑和足弓。采用带血管游离自体骨加皮瓣组合移植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桥接旋髂浅动脉蒂组织瓣组合移植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制备血流桥接皮瓣串联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髂骨膜骨瓣或皮瓣修复10例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21~57岁,平均39.7岁;血流桥接髂骨骨皮瓣7例,髂骨膜骨瓣2例,髂腹股沟皮瓣1例;重建手3例,足4例,小腿3例;平均皮肤缺损面积20 cm×9.7 cm.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平均17.8 cm×9.4 cm,髂腹股沟皮瓣平均8.4 cm×4.5 cm,髂骨膜骨瓣平均5.4 cm×2.1 cm×0.8 cm,血管桥平均长10.5 cm.1例髂骨骨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愈合,余皮瓣顺利成活.10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手损伤者平均骨愈合时间3个月,平均臂肩手残疾问卷评分43分;足损伤者平均骨愈合时间4个月,日本外科协会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平均71.3分;小腿损伤者平均骨愈合时间4.5个月,Puno等评分平均91分.供区瘢痕颜色白、平软,6例大腿瘢痕增宽,2例瘢痕周围有麻木感,3例髂腹股沟区瘢痕增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桥接旋髂浅动脉蒂组织瓣移植可自由调整组织瓣位置,供区副损伤小,是修复大面积、结构复杂或类型特殊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9例确诊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并接受治疗的患者按骨折类型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将各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分析和比较各组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横行骨折中两组的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59%,高于非手术组的69.57% (P<0.05).斜行骨折中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低于非手术组的15.25%(P<0.05);手术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9.39%,高于非手术组的57.63%(P<0.05).粉碎性骨折中手术组的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52%、88.43%,高于非手术组的48.65%、27.03% (P<0.05);手术组的畸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8%、4.13%,低于非手术组的21.62%、67.57%(P<0.05).所有骨折中手术组的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77%、89.73%,高于非手术组的79.39%、55.76% (P<0.05),手术组的畸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4%、3.12%,低于非手术组的6.67%、23.03%(P<0.05).结论 手术治疗可作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尤其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游离肌皮瓣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3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游离肌皮瓣治疗小腿及足部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1988-2000年,应用各类游离肌皮瓣36例,治疗小腿及中部软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结果:1例股前外侧肌皮瓣坏死再次行背阔肌皮瓣修复成功,1例腹直肌皮瓣部分坏死,植皮后愈合,其余均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者34例。3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后愈合,1例应病人要求截肢。结论:对于无条件行局部皮瓣转位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的病例,游离肌皮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游离长蒂骨间背侧穿支感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方法急诊或择期行同侧骨问背侧穿支感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8例;其中单纯皮肤缺损4例,各关节主及被动活动正常;合并肌腱伤或骨折者4例,关节主动活动有不同程度影响。皮瓣大小:3、5cm×2cm~5cm×3cm;端端吻合骨间背侧动脉-指固有动脉,伴行静脉-指掌侧浅静脉,前臂后侧皮神经-指固有神经。术后定期测量两点辨别觉、外观满意度及关节活动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皮瓣全部存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两点辨别觉8~18mm。外观满意度评估优5例,良3例。结论长蒂骨间背侧穿支感觉皮瓣是修复手指尤其是指端及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足是负重和行走时吸收震动的重要器官.生物力学因素在足部疾病的病因研究、治疗和预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相关学者应用步态分析、压力感觉平台、鞋内压力传感器、压敏胶片、尸体实验、活体内测力等多种测量方法.并且建立了多种运动学、数学和有限元(finile element)等模型分析不同状态下足的生物力学情况。本文就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填充儿童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表现。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良性骨肿瘤患儿采用病灶刮除,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22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骨缺损大小0.12~47.58 cm~3。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结合的方式评估人工骨降解、骨愈合等情况。结果随访1~4年,除1例单纯骨囊肿复发,避免肢体持重外,其余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均在3个月内恢复日常生活及娱乐活动。术后1年X片可见材料降解及松质骨化,随时间延长呈向心性模式,松质骨化速度滞后于降解。11例在4年内完全降解。10例可见骨皮质增厚现象。结论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可安全、有效填充青少年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单根或多节段腓骨移植用以修复骨干或腔性骨缺损已有很多报道.然而,用于填塞跟骨腔性缺损少有报道.我们于1999年行吻合血管的的腓骨移植治疗一例全跟骨缺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