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改良CISH术)的方法和临床优点.方法改良CISH法切除子宫8例,采用电凝切断各韧带、水分离剪开阔韧带前后叶及膀胱宫颈腹膜反折、自制套圈、电凝闭锁子宫动脉上行支、缝合宫颈残腔等方法,并对病人随访6个月.结果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40min,平均180min,出血平均150ml,术后疼痛不明显,术后恢复好,随访预后良好.结论改良式CISH术与经典CISH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手术并发症少、节约经费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南宁市社区老年人健康自评与老年人群患慢性病的关系,为老年人群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476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查体,统计常见慢性病和健康自评情况,对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南宁市社区老年人患病率为71.2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8.6%,女性为74.2%.高年龄组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高于低年龄组相应的患病率.年龄越高,健康自评越差,慢性病患者健康自评低于未患病者.患慢性病的数量越多,健康自评越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人健康自评与高血压、骨关节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和医疗费用负担存在密切独立的关系,是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宁市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医疗费用负担已成为影响南宁市老年人健康自评的主要因素,需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引言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分子量为30KD的单链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由人类前列腺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HKLK3所编码,主要由前列腺管状上皮细胞合成。当某些病理改变使前列腺组织结构遭到破坏,PSA经过基质由毛细血管及淋巴结进入血液循环,而使血清PSA浓度增高。PSA自发现以来已成为最有效的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SA并不是一种组织特异性或性别特异性分子,亦存在于女性某些依赖激素调控的组织如乳腺、卵巢、肾上腺及体液中。本研究通过检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T-PSA及F-PSA的浓度,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鹤  陈心秋  黄薇  李菲  姚德生  高琨  潘忠勉 《广西医学》2007,29(9):1341-134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116例接受了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中10例有盆腔腔淋巴结转移.与Ⅰ期相比,Ⅱ和Ⅲ期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1);肿瘤浸润深肌层、侵犯宫颈及分化不良也会使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侵犯宫颈及组织分级相关.转移途径与癌灶部位有关:病灶位于宫体者以髂外淋巴结转移为主;病灶累及宫颈者淋巴结转移则主要在闲孔,髂内、髂外进而至髂总淋巴结.在盆腔各组淋巴结中,闭孔淋巴结组最易受累,其次为髂内、髂外、髂总淋巴结,病灶位于宫底者还有可能跳过髂总淋巴结而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4组:单纯手术组7例,手术+放疗组17例,手术+化疗+放疗组29例,放疗+化疗组9例。比较各组的5年生存率、局部及远处复发率。结果:62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30.6%(19/62)。单纯手术组、手术+放疗组、手术+放疗+化疗组、放疗+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4.3%(1/7)、29.4%(5/17)、41.4%(12/29)和11.1%(1/9);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7.1%(4/7)、17.6%(3/17)、17.2%(5/29)和44.4%(4/9);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8.6%(2/7)、29.4%(5/17)、17.2%(5/29)和33.3%(3/9)。手术+放疗+化疗组5年生存率最高,但与单纯手术组及化疗+放疗组之间差异尚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辅助放疗能降低局部复发率(P<0.05),辅助化疗降低远处复发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强调综合治疗,手术辅助放疗效果肯定,辅助化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6.
Ⅳ期卵巢上皮癌患者存在盆腔外转移病灶,尚无公认的理想治疗方案。在Ⅳ期卵巢癌中肿瘤细胞减灭术能达到理想程度,并在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意义。手术的范围应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尽可能使术后残留灶<2cm。为达到Ⅳ期卵巢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应强调术前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行先期化疗以利于手术切净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激素治疗(HT)对其预后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31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HT组)手术后使用结合雌激素或尼尔雌醇加甲羟孕酮作为HT,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年龄、临床期别和病理类型大致相同的4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非HT组)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上述患者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进行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上述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降钙素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和自制的特异性量表对上述患者和健康绝经对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HT组和非HT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08±52)、(1086±4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0).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T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2)HT组和非HT组癌组织中ERα、ERβ及PR不同表达状况患者的累积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前、手术后20 d、手术后半年至1年,HT组患者的血清TGFα水平分别为(30±23)、(13±7)、(13±10)ng/L,与非HT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非HT组患者在手术后半年至1年的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HT组患者[分别为(141±13)、(90±1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T组患者与其手术前[(93±14)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功能子量表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得分及症状子量表得分,HT组分别为(1.84±1.50)、(1.45±0.82)、(6.82±2.61)分,非HT组分别为(12.69±10.20)、(12.90±11.61)、(21.82±10.85)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异性量表中,HT组和非HT组患者的性生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得分,HT组分别为(1.05±0.74)、(1.77±1.08)分,非HT组分别为(10.10±3.21)、(13.09±4.30)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对卵巢恶性肿瘤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HT有助于保持血清降钙素水平的稳定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血清TGFα水平以及癌组织中ERα、ERB及PR的表达状况对HT与预后的关系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5例健康妇女(对照组)、15例卵巢良性肿瘤(良性组)及55例卵巢恶性肿瘤(恶性组)进行血清MMP-9水平分析.结果:恶性组治疗前血清MMP-9(472.95±169.48ng/ml)显著高于良性组(230.99±91.81 ng/ml)及对照组(72.99±2.57ng/ml)(P<0.05).恶性组术后血清MMP-9(424.11±175.66 ng/ml)和复发组血清MMP-9(478.13±183.90 ng/ml)也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配对组中治疗前血清MMP-9(513.82±133.18 ng/ml)高于术后(437.15±144.41ng/ml)(P<0.05).结论:血清MMP-9含量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异常升高,可作为卵巢恶性肿瘤有价值的诊断、评价手术效果以及判断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10月以来,应用膀胱内灌注5氨基果糖酸(ALA)进行荧光动力学诊断(PDD)技术诊治膀胱乳头状癌12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年龄38~71岁,平均62岁。均经影像学及活检确诊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T2。术前2~4...  相似文献   
10.
TIMP-1基因突变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IMP-1突变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CP染色技术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对正常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TIMP-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TIMP-1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所有的标本TIMP-1第1,2,3编码外显子扩增产物均为一个带型,DNA测序显示未见突变;(2)TIMP-1基因第4外显子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突变率为69.2%(27/39),高于良性肿瘤[20%(2/10)]和正常组织的[27.8%(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30);TIMP-1基因第5外显子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突变率为61.5%(24/39),显著高于正常组织[22.2%(4/18)](P=0.013),但与良性肿瘤组织[40%(4/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84)。9例(23.1%)编码外显子错译突变全部为卵巢恶性肿瘤。结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TIMP-1编码子突变现象,MMPs和TIMPs之间平衡失调可能与TIMP-1编码子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