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腔镜下肾脏肿瘤切除术中使用三套管自制套索控制肾血管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后腔镜三套管自制套索控制肾血管下行肾脏肿瘤切除术5例。5例患者术前无或仅有轻微腰痛,无肉眼血尿及腰部包块,经肾脏B超、CT、MRI检查明确肾脏肿块。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30~18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50~150m1,平均85ml。术后住院时间7~9天,平均为8天。肾周引流管留置5天,无并发症。随访4~12个月,B超、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腔镜肾肿瘤切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采用三套管自制套索控制肾血管具有操作简单,干扰少,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后腹腔入路与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入路(17例,A组)与经腹入路(15例,B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肿瘤大小1.2~3.9(2.6±1.3)cm,B组肿瘤大小1.0~4.0(2.7±1.3)cm。两组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_1N_0M_0。比较两种方法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标本重量、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A组手术均成功,B组1例因肾动脉损伤出血中转开放手术。两组肿瘤大小(2.6±1.3 cm vs 2.7±1.3cm)、术中失血量(302±85mlvs305±90ml)、标本重量(42±31g vs 45±33 g)、热缺血时间(28±9.1 min vs30±9.2min)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手术时间(175±55 min vs 248±70 min)、恢复进食时间(24±5 h vs 49±11 h)和住院时间(6.5±1.6天vs 8.4±1.9天)均少于B组(P0.05)。结论:后腹腔入路与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是治疗早期肾癌的一种微创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腹腔入路在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少于经腹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4例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直径2.5~7.5cm,平均4.8cm.术前均诊断为肾癌,3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4例均痊愈,平均住院时间9.5d,随访8~68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性转化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的变化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AR基因表达变化在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3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雄激素阻断治疗并长时间的随访,期间有18例患者发生了雄激素依赖转化,15例患者未发生雄激素依赖转化.采用RT-PCR法测定18例患者雄激素依赖转化前后及15例患者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后癌细胞内AR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8例患者雄激素依赖转化前后AR基因的表达分别为[(28.4±3.4) Ct vs (36.7±1.8)Ct],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01),15例患者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后AR基因的表达分别为[(29.5±3.1)Ct vs (29.1±3.2)Ct],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9,P>0.05).结论:AR基因表达增强是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特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3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雄激素阻断治疗并作长时间随访,其间有18例发生了雄激素依赖转化.15例未发生雄激素依赖转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测定18例患者雄激素依赖转化前后及15例患者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后癌细胞内AR蛋白及AR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8例患者雄激素依赖转化前后AR蛋白及AR基因的表达分别为(1.33±0.97VS3.11±0.76)和(28.41±3.38Ct vs 36.73±1.81Ct),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患者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后AR蛋白及AR基因的表达分别为(1.47±0.83 vs 1.40±0.99)和(29.50±3.08Ct vs29.14±3.23Ct),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基因及AR蛋白表达增强是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改良Indiana膀胱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改良Indiana膀胱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1年9月 ̄1997年12月对12例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膀胱全切加改良Indiana膀胱成形术。结果:随访8个月 ̄7年,除2例死于肿瘤复发及肺部转移外,10例2均健在。结论:该术式具有良好可控性、低压、大容量、抗反流、容易插管等优点,是膀胱替代及尿液分流较为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CDC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2~67岁,平均55岁.主要症状为血尿、腰腹痛.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CT检查示肿瘤直径2.1~8.5 cm,平均5.6 cm.肿瘤位于肾髓质或同时伴有肾皮质、肾盂浸润,边界不清,病变肾脏外形增大,但肾脏轮廓基本存在,增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结果 8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肾切除术.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浸润性生长;以腺管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状突向腺腔内,肿瘤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有较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UEA-1、EMA、PNA、HMW-CK表达阳性,而CD10表达阴性.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3 ~8.0年,平均2.8年.随访期间死亡7例,平均生存期为12.5个月,2例无瘤生存分别9个月和8年,1例仍在化疗中,1例失访. 结论 CD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癌类型,确诊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术中输尿管完全断裂的处理方法,预防手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2年12月该院处理的5例因输尿管镜碎石引起的输尿管断裂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结果。总结输尿管断裂原因、探讨预防输尿管断裂的方法。 结果 5例患者均转开放手术,采用输尿管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壁瓣成形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等外科修补方式治疗输尿管断裂,所有患者手术成功,预后良好。 结论 输尿管断裂是输尿管镜技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终止输尿管镜手术,转开放手术是处理输尿管断裂的重要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miR-142-3p和miR-145-5p差异性表达,为临床寻找早期膀胱癌肿瘤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搜集51例未接受经尿道肿瘤切除术的早期膀胱癌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的清晨中后段尿液,从尿沉渣中提取RNA,采用miRNA特异性茎环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目标miRNA表达水平,分析两组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miR-142-3p和miR-145-5p及其组合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miRNA-142-3p在早期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显著升高(FC=3.93, P=0.0002,AUC=0.736)。组合测定miR-145-5p/miR-142-3p比值在膀胱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04, AUC=0.755)。结论测定尿沉渣中的miR-142-3p能有效发现早期膀胱癌,而检测miR-145-5p/miR-142-3p比值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本院采用脐部单切口三孔法行双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双肾囊肿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