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经验.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20例行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根据肿瘤部位(上、中、下段)、大小和气管阻塞程度决定麻醉和气道处理.结果全组无一例麻醉意外.术中有2例小儿未行气管插管,3例(15.0%)出现SpO2<90%,经多次吸痰、鼓肺后,SpO2回升至95%以上.术毕3例通气良好,SpO2 95%,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2例带"T"形管,其余12例留置气管导管返胸外监护室,于24 h内拔除气管导管;1例患者术毕自主呼吸SpO2<90%,留置气管导管入ICU,呼吸机辅助呼吸,16 h后脱机,48 h后拔除气管导管.结论气管内肿瘤切除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气管阻塞程度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而定,镇痛健忘慢诱导是比较安全的诱导方式.术中麻醉处理的关键在于既要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又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同等麻醉深度下七氟烷和丙泊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耳鼻喉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PA、PB、SA、SB组,各15例),行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PA和PB组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SA和SB组术中维持采用七氟烷持续吸入,研究期间4组均维持同等麻醉深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40~50]。麻醉平稳后PA和SA组单次给予2倍95%有效剂量(ED95,0.1mg/kg)顺式阿曲库铵,PB和SB组单次给予3倍ED95剂量(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各组注入顺式阿曲库铵后阻滞起效时间T0,TOF无反应期TR0,TOF后第一个肌颤搐T1恢复到5%、25%、75%和95%的时间(T5、T25、T75、T95),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TR70)以及肌松恢复指数(RI)。结果 SA和PA、SB和PB组间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TR0、T25、T75、T95、TR70、RI与PA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分别延长62%、49%、45%、47%、49%、33%;上述指标在SB组较PB组明显延长(P<0.05),分别延长26%、26%、29%、36%、39%、48%。结论同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可明显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维持时效,其深度阻滞和外科阻滞期明显延长,同时恢复时程亦相应延长,并增加其残余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静脉麻醉下顺式阿曲库铵同罗库溴铵联合应用时药效学的变化。方法将择期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采用全静脉麻醉,研究期间维持同等麻醉深度(BIS值40~50)。分别给予2倍ED95罗库溴铵(ⅠA和ⅠB组)或顺式阿曲库铵(ⅡA和ⅡB组),采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待T1恢复至25%(ⅠA和ⅡA组)或75%(ⅠB和ⅡB组)时追加1/2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记录各组追加顺式阿曲库铵后,神经肌肉最大阻滞程度,神经肌肉阻滞达最大程度的时间(Tmax),T1恢复至25%(T25)、75%(T75)、95%(T95)的时间,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TR70)以及肌松恢复指数(RI)。结果ⅠA组最大阻滞程度(T1最小值0.6%)较ⅡA组(T1最小值5.3%)显著增强(P〈0.05);ⅠB组最大阻滞程度(T1最小值2.9%)较ⅡB组(T1最小值12.6%)显著增强(P〈0.05)。ⅠA组T25(22.8min)较ⅡA组(16.4min)延长39%(P〈0.05);ⅠB组T25(16.2min)较ⅡB组(11.6min)延长40%(P〈0.05)。ⅠA组T95(37.7min)较ⅡA组(30.9min)延长22%,P〈0.05;ⅠB组T95(30.5min)较ⅡB组(25.9min)延长18%(P〈0.05)。ⅠA组RI与ⅡA组相比,ⅠB组RI与ⅡB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库溴铵在肌松作用恢复期可影响维持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显著增强其阻滞程度,延长其维持时效,但对其恢复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静脉麻醉和平衡麻醉对支撑喉镜声带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声带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全静脉麻醉组(TIVA组)和平衡麻醉组(BAL组),每组15例。两组均采用镇痛健忘慢诱导。麻醉维持:TIVA组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和司可林维持;BAL组以芬太尼、异氟醚和司可林维持。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置入支撑喉镜时、置入支撑喉镜后3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恢复室(PACU)时间。测定诱导前、插管时、置镜时及置镜后3min血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及白介素.6(IL-6)浓度。结果:插管时循环无较大波动,血中E、NE、皮质醇及IL-6浓度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镜时及置镜后3min MAP、HR以及血中E、NE、皮质醇及IL-6均高于诱导前,也明显高于TIVA组;而TIVA组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V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拨管时间明显短于BAL组(P〈0.05)。结论:采用镇痛健忘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瑞芬太尼-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维持,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置入支撑喉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剧变和应激反应,苏醒迅速,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麻醉方法中,明显优于芬太尼、异氟醚和司可林维持的平衡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对比全静脉靶控输注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短小支撑喉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短小支撑喉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全静脉靶控输注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20例.均采用镇痛健忘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A组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B组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静推芬太尼维持.术中维持相对恒定麻醉深度.观察记录围术期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和质量等.结果 B组置入支撑喉镜时及置入喉镜后3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高于A组;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靶控输注麻醉,麻醉深度易于调控,在术中置入支撑喉镜等强烈刺激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术后苏醒迅速且恢复质量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