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547名校外青少年,所得资料采用Epi Data3.1录入,SPSS 11.5统计分析.结果 82.4%的校外青少年知道艾滋病是性病.仅有22.O%的人了解国家规定的8种性病;仅有11.5%的调查对象能完全答对UNGASS指标中的5项指标;仅有32.6%的校外青少年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有将近50%的人认为与感染者共餐会感染HIV;有8.9%的校外青少年回应"曾发生过性行为".结论 校外青少年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严重不足,危险行为较高,在控制艾滋病工作中应特别关注校外青少年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微创拔牙技术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微创拔牙技术)与对照组(传统凿骨劈冠法),每组7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应用微创技术拔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刘兮  秦朴  杜跃华  游新  Kiran Boodhoo 《重庆医学》2011,40(15):1507-1509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对青少年口腔卫生习惯的影响。方法对在本医院接受固定治疗的231位青少年患者发放调查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65.5%的患者刷牙次数增加(P<0.001),32.3%的患者刷牙时间延长(P<0.001),65.5%的患者咀嚼硬物频率降低(P<0.001)。结论正畸治疗有利于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习惯的和纠正咀嚼硬物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校外青少年与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和198名在校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农村校外青少年和在校青少年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和29.3%,轻度不良反应检出率分别为33.5%和47.0%,中度及以上不良反应检出率分别为5.1%和12.1%;校外青少年SCL-90总分(124.55±33.84)低于在校青少年(142.42±41.59);2组青少年各因子分排序前4位的因子均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女性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男性(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在校青少年,校外青少年心理状况较好;农村青少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男性心理状况好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的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多分类变量的logisti.回归分析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对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影响.结果: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7.09%,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艾滋病传播途径5个具体指标全部答对率为32.60%a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和工作类型对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得分影响不明显(P>0.05),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得分随年龄升高而升高(P<0.05),业余爱好广泛者比爱好单一者艾滋病知识得分高(P<0.05).结论: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年龄和业余爱好是影响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充法与分次根充法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录的56例患者共计148颗患牙,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74颗患牙采取分次根充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74颗患牙采取一次性根充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牙髓炎患者采取一次性根充法治疗的长期效果比分次根充法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颅颌面形态和牙弓宽度的联合研究,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50例13~18岁(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26例和个别正常牙合者24例)未正畸治疗患者取记录模型和拍摄头颅侧位片.在记录模型上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宽度和牙冠宽度.计算Pont指数;头颅侧位片采用WinCeph 8.0软件系统测量相关的15项骨性指标,对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模型测量显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组患者的上下颌尖牙段和前磨牙段的宽度均明显小于个别正常(牙合)组(P<0.05),同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组的前磨牙Pont指数明显大于个别正常耠组(P<0.05).头颅侧位片分析显示∠SNB,A.P.D.I.ANS-Me,ANS-Me/N-Me(%)小于个别正常(牙合)组,O.D.I.和Pog-NB大于个别正常(牙合)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尖牙及前磨牙段牙弓宽度发育不足,下颌牙槽骨及面下1/3发育不足而颏部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9.
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不同干预方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7.09%和85.22%,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1.9%和87.1%,与艾滋病病人共餐不传染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8.4%和81.0%;不同方法干预后艾滋病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不同干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0,P0.05);综合干预、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3组平均得分提高值较明显,分别为45.72,42.33和35.56分。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干预方法均能提高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综合干预、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服务利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晓燕  余小鸣  段春明  游新  王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031-2033,2038
[目的]探索影响校外青少年主动利用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因素,为促进其更好的利用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512名10-24岁的校外青少年,所得资料采用SPSS11.5进行一般统计描述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4%(57/499)的校外青少年主动利用过艾滋病防治服务;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个体居住地的艾滋病高流行、同伴支持主动利用服务以及与家人谈论有关艾滋病的话题3个因素是校外青少年主动利用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促进因素,而个体较低的经济水平是其主动利用服务的阻碍因素。[结论]发展综合的青少年友好服务,一加大艾滋病的宣传力度,为青少年主动利用服务营造支持性环境;改善校外青少年的生产技能,提高其经济收入,为其利用服务提供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