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位相型束支阻滞是近年来心电图学的一个新进展。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心率加速时出现束支担滞,称为第三位相束支阻滞(心率加速性柬支阻滞),一种是在心事减慢时出现束支阻滞,称为第四位相束支阻滞(心率减慢性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除湿通痹方对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关节肿胀率及足关节滑膜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除湿通痹方I组、Ⅱ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次/d,第5天灌胃1.5h后予尿酸钠晶体注射局部关节腔形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于不同时间测量大鼠足关节肿胀度,观察该方对大鼠足关节肿胀率的影响;注射尿酸钠24h后,处死大鼠并应用RT-PCR,检测对关节滑膜细胞因子TNF-α mRNA、IL-1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除湿通痹方可有效抑制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NF-α mRNA 和 IL-1β mRNA的表达明显减低。结论除湿通痹方可抑制痛风性关节炎TNF-α和IL-1β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明显减轻关节的病理性损伤,有效抑制关节炎的临床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E-cadherin、TGF-β1和Twis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E-cadherin、TGF-β1和Twist1在70例结直肠癌组织、6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6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结直肠癌E-cadherin、TGF-β1和Twist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结直肠癌E-cadherin、TGF-β1和Twist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E-cadherin、TGF-β1和Twist1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结直肠癌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癌旁组织,E-cadherin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而TGF-β1和Twist1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直肠癌E-cadherin、TGF-β1和Twist1表达在分化程度、Duke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癌E-cadherin与TGF-β1、Twist1均呈负相关性关系(r=-0.632,-0.584,P0.05),TGF-β1与Twist1呈正相关性关系(r=0.617,P0.05)。结论:检测结直肠癌组织E-cadherin、TGF-β1和Twist1表达有助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室出血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脑室出血4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单纯侧脑室钻孔引流26例,侧脑室引流辅助终池引流20例。结果:46例中存活43例,3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脑室出血经侧脑室引流7—10天仍不能完全清除侧脑室内积血者可行终池引流。  相似文献   
5.
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骨骨干骨折35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1年,骨折全部愈合,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和畸形愈合,1例过度生长0.8 cm的患儿在随访25周时已自我改善,1例发生<5°的外翻成角.所有患儿6个月后患肢行走和负重功能完全正常.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股骨,胫骨干横形、短斜形骨折,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45例患者均于手术前及术后第7天分别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有下肢DVT形成.将DVT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把临床可疑因素作为自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有显著差异性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筛选出DVT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DVT45例,发生率31%.高龄、女性、双侧THR、全身麻醉、使用骨水泥等与DVT形成显著相关(P<0.05).其中,性别、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其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倍数分别增加到10.012、3.086和8.834;保护因素1个,为术前患者血型是O型,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减少到0.191倍.结论 THR患者术后发生DVT常存在多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温辉春 《吉林医学》2012,(32):6993-6994
目的:对小儿消化性溃疡病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常规三联与奥美拉唑结合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第三代溶栓剂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50例,既往均无心肺疾病,随机进入瑞替普酶组(实验组)和尿激酶组(对照组)进行溶栓治疗,各25例,观察溶栓前后患者的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力及并发症。结果: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力,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溶栓后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为7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现1例穿刺部位出血、1例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对照组出现1例镜下血尿、3例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结论:瑞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铁螯合酶(FECH)基因IVS3-48T/C多态在中国汉族男性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耐力训练前后有氧耐力表型指标的关联,为提高耐力训练效果提供分子标记。方法:选取102名中国北方汉族男性健康受试者,以95%~105%个体无氧阈强度进行5000米跑训练,每周3次,共18周。训练前后测定VO2max、通气阈(VT)、跑节省化(RE)等指标。使用PCR-RFLP和测序方法解析该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对该多态与上述生理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1)3种基因型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中的分布频率依次为CC基因型8%、TC基因型45%、TT基因型为47%;(2)耐力训练前,TT基因型RE/HR、RE/rVO2初始值均显著性低于CC基因型(P<0.05);(3)耐力训练后,TT基因型受试者在RE时的通气量(△RE/VE)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结论:FECH基因IVS3-48T/C多态性中,TT基因型具有较高的有氧运动能力起始水平,还有较高的训练敏感性,可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钠对铝在体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谷氨酸钠对铝吸收的影响。方法  1 8只 SD雄性大鼠 ,体重 (2 50±1 5) g,被翻转的离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在其内腔充满 p H 7.3的缓冲液 (其组成为 Tris- HCl1 5.5mmol,Na Cl1 2 0 .7mmol,KCl5.6mmol,Ca Cl2 2 .5mmol,Mg Cl2 1 .2 mmol,glucose1 1 .5mmol)后 ,置于 p H7.3含待测液的生理盐水中 ,待测物分别为 2 0 mmol Al Cl3,2 0 mmol Al Cl3+2 0mmol柠蒙酸钠和 2 0 mmol Al Cl3+2 0 mmol谷氨酸钠。恒温 (37± 0 .1 )℃培养 0 .5h,培养期间通入95% O2 和 5% CO2 气体。然后用石墨炉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分别测定肠内腔液和肠的铝含量。结果 对照组 (Al Cl3)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对铝的吸收率 (鲜肠重计 )分别为 3.59± 0 .55,3.41± 0 .61和 3.1 9± 0 .68(μg/g) ,参照组 (Al+柠檬酸钠 )分别为 4.92± 0 .73,4.47± 0 .56和4.37± 0 .77(μg/g) ,试验组 (Al+谷氨酸钠 )分别为 4.75± 0 .68,4.45± 0 .59和 4.32± 0 .63(μg/g) ,参照组与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铝吸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如将肠段重换算成干重 ,则参照组和试验组仅十二指肠铝的吸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其吸收率为 :2 7.51±1 .88和 2 8.67± 2 .1 6对 2 4 .98± 1 .75(μg/g) ,而空肠、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