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雌、雄激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探讨性激素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意义。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利用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研究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睾酮对胰岛素刺激的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结果10-8mol/L的17β雌二醇即能够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葡萄糖转运,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而睾酮为10-8mol/L时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葡萄糖转运并无明显影响,在浓度达到10-7mol/L开始出现抑制效应,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结论性激素可以调节3T3-L1前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脏疾病儿童血浆促酰化蛋白(ASP)与血浆C,、非酯化脂肪酸(NEFA)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肾脏疾病组48例,健康对照组279例.将48例肾脏疾病儿童分为3组:1.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组12例;2.狼疮性肾炎(LN)组4例;3.肾病综合征(Ns)组32例.用ELISA方法 检测各组血浆ASP水平,酶学比色法测定其NEFA水平,用酶学比浊法检测其血浆C3、血脂等生化指标.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 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APSGN组(81.8±24.8)nmol/L、LN组(90.9 ±28.2)nmoL/L和Ns组(101.4 ±399)nmolL血浆AS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3±25.2)mnol/L P.<0.01];APSGN和LN组血浆C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N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3,无明显变化.2.肾脏疾病各组存在一定程度血脂代谢紊乱.APSGN组血浆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LN和NS组存在显著高TG、高TC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LN组患儿还存在低血浆HDL-C水平(P<0.001),载脂蛋白(Apo)A和ApoB升高仅见于Ns组(P<0.01,0.001);各组NEFA水平无显著变化.3.肾脏疾病患儿血浆ASP水平与TG(r=0.301 P相似文献   
3.
病例回放 病例1男,21岁,以“阴茎处疣状物1个月”为主诉来诊。患者在1个月前发现阴茎处肿物,色灰白,质硬,无红肿,逐渐增大至大米粒大小,周围皮肤无痒痛感或其他感觉异常,无发热或乏力及其他不适感,未治疗。二便正常。患者既往健康。无药敏史和药物史。无阳性家族病史。未婚。有不洁性生活史。  相似文献   
4.
MEDS和CURB65评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EDS)及CURB65评分对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评估价值。方法以急诊科的49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急诊CAP死亡和存活患者的MEDS和CURB65评分的分值,并分析分值与急诊CAP死亡的关系。比较CAP高死亡风险组和中低死亡风险组的急诊病死率。结果 CAP死亡患者的MEDS(P<0.000 1)和CURB65(P<0.05)分值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MEDS分值与死亡呈显著正相关(r=0.639),且强于CURB65(r=0.320)。MEDS高死亡风险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中低死亡风险组,而CURB65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EDS评分预测急诊CAP死亡的准确性高于CURB65,可用于急诊CAP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儿童血浆促酰化蛋白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快速、特异性高的人血浆促酰化蛋白(acylationstimulatingprotein,ASP)的检测技术,并阐明ASP测定意义。方法:161例研究对象,其中健康儿童9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63例,年龄2~6岁,ELISA方法测定血浆ASP的浓度,波长490nm。结果:该方法最佳线性范围:ASP浓度0.5~10ng/mL,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8.17%和9.72%。正常学龄前儿童血浆ASP浓度为69.14±25.58nM;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浆ASP浓度为95.64±36.24nM,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01);ASP与BMI呈正相关。结论:该检测方法能简易、快速对血浆ASP进行准确定量,在ASP基础和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北海市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转归。方法根据北海市结核病控制工作季报表和年报表,对初治、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治疗转归进行队列分析。结果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由2002年41.4%上升到2009年94.0%,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由2002年23.5%上升到2009年90.2%。结论 2002~2009北海市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逐年提高,达到了国家要求的85%治愈率,有效控制了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温宇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689-3690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在治疗肺结核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肺结核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在常规抗痨、抗感染、平喘、祛痰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同样肺结核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23例给予常规治疗(抗结核、抗感染、平喘、祛痰和呼吸兴奋剂、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Bipap联合纳洛酮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pH、PaCO2、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死亡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肺结核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死亡率,提高PaO2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睾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ASP)受体C5L2-mRNA和细胞表面C5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睾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以及ASP刺激的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诱导细胞分化,用不同浓度睾酮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孵育过夜后收获细胞,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SP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的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结果:睾酮呈浓度依赖性均抑制3T3-L1成熟脂肪细胞C5L2-mRNA和蛋白的表达,10-6mol/L时mRNA和蛋白分别减少了60%(P<0.01)和27%(P<0.01)。但前脂肪细胞C5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高浓度(10-6mol/L)睾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SP刺激的成熟脂肪细胞Gαq/11,Gβ,p-PKCα和p-PKCζ的表达,分别减少了52%(P<0.05),27%(P>0.05),50%(P<0.01)和57%(P<0.05);在前脂肪细胞,ASP-C5L2下游信号分子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睾酮抑制成熟脂肪细胞ASP信号分子表达,睾酮诱导ASP抵抗的发生机制与下调脂肪细胞表面ASP受体功能有关,与干扰ASP-C5L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ASP抵抗参与了高睾酮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病理生理过程,ASP抵抗可能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症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最优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SW872脂肪细胞分化的最优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分化诱导刺激分为6组:①对照组:无分化刺激,仅有DMEM/F12培养基;②胰岛素组:含2 mg/L Insulin;③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组:含0.5 mmol/L IBMX;④促酰化蛋白组:含50 mg/L ASP;⑤激素鸡尾酒(胰岛素 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 地塞米松组:含2 mg/L insulin 0.5 mmol/L IBMX 1.0μmol/L DEX;⑥油酸(oleic acid)组:含0.2 mg/L oleic acid。通过形态学观察、油红染色、测定细胞甘油三酯总量的方法。结果多组分化刺激中,油酸组刺激可在24 h内诱导SW872细胞分化,而且分化均匀,分化率高,分化后形成的脂肪细胞形态典型;而且油酸组促进SW872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甘油三酯的积累。结论油酸是诱导SW872细胞分化的最佳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和统一,为进一步利用SW872细胞进行脂代谢、脂肪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