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川崎病患儿药物治疗中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川崎病的具体药物治疗过程,为患儿建立药历,提供合理的用药分析并制定详细的药学监护。结果:患儿经治疗后好转出院,ALT由245 U/L降至114 U/L,CRP降至正常,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复诊后及时调整用药。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全程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药物的治疗问题,提供合理用药建议,提高了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也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三乙胺(64.5:35:0.5,v/v/v),磷酸调节pH至6.5,流速为1.0 mL·min-1,血浆标本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75:25,v/v)提取后,在237 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拉莫三嗪在0.312 540.0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47 2X+0.069 3,r2=0.999 2),相对回收率均在82%40.0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47 2X+0.069 3,r2=0.999 2),相对回收率均在82%105%,日内和日间RSD均<5%。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合临床上对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康外洗液的抗炎、抗过敏及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抗炎实验、迟发性过敏反应、体外抑菌试验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皮康外洗液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及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豚鼠脱毛区皮肤无刺激反应,抑菌实验表明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皮康外洗液具有较好的抗炎及抗菌作用,且对皮肤无刺激,本研究为该药治疗小儿皮肤病提供了初步的药效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皮康外洗液中绿原酸的含量,以控制该制剂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以0.2 mol/L磷酸二氢钠-甲醇(75∶25,磷酸调pH 3.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绿原酸在21.5~129.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53%,RSD为2.04%。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小儿清炎合剂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溶液(12∶88);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9 mL min-1;进样量20 μL;柱温:35℃.结果 原儿茶醛在1.3~15.6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n=6),平均回收率为99.03%,RSD为1.07%.结论 该方法检测小儿清炎合剂中原儿茶醛的含量具有简便、灵敏、结果准确的优点,可用于小儿清炎合剂中原儿茶醛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性早熟女童血浆中双酚A和4-壬基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测激发波长275 nm,发射波长315 nm,外标法定量检测血浆中双酚A和4-壬基酚含量。结果:双酚A和4-壬基酚分别在1.45~5 937.50 ng/mL (r2=0.999 9,n=7),1.53~6 250.00 ng/mL(r2=0.998 8,n=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均<7.83%,方法回收率均>94.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性早熟女童血浆中双酚A和4-壬基酚的含量和临床血样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门诊口服中成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儿科门诊中成药应用情况,促进中成药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归档门诊处方2 051张,统计口服中成药使用率,参照相关文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口服中成药使用率为43.8%,涉及28种制剂,其中80.3%的处方联合使用西药,62.6%的处方联合使用注射剂,30.3%的处方联合使用中药注射剂, 35.4%的处方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9.3%的处方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中成药联合应用;在使用口服中成药的处方中,<1岁的婴儿患者比例为34.9%,1~3岁患儿的比例为28.8%。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师需加强中医药理论的学习,严格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法)建立拉莫三嗪(LTG)在12岁以下癫痫儿童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数学模型,分析其用于预测癫痫患儿LTG血药浓度的可能性。方法收集118例服用LTG的癫痫患儿159份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和临床生化指标。通过NONMEM软件建立LTG在癫痫患儿中的PPK数学模型,用自举法(Bootstrap)评估数学模型参数的精确度,并用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作进一步评估和验证。结果最终回归数学模型:清除率(CL/F)=1.52×(WT/40)0.87×e-2.63,分布容积(V/F)=290.30×(AMT/100)0.75,CL/F、V/F典型值分别为1.52 L·h-1和290.30 L。Bootstrap评估显示,最终回归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和效能均良好,典型值和固定效应参数的RSE均<16%(6.54%~15.22%)。NPDE分析显示,LTG的PPK最终模型模拟数据为标准正态分布,个体间变异度从72.61%下降到15.23%,表明LTG的PPK模型的变异度良好。结论运用NONMEM法建立的LTG在12岁以下癫痫患儿的PPK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癫痫患儿LTG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