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血管生成拟态(VM)是近几年来在许多肿瘤中发现的一种全新的肿瘤内血管生成模式,即高度侵袭性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基质重塑产生血管样通道而达到自身血液供应的方式,现就其形态特点、分子机制、研究意义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肿瘤中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中血管生成素(ang iopo ietin,A ng)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结直肠腺癌、20例结直肠腺瘤、24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A ng-1和A ng-2的蛋白表达,以F-Ⅷ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结果:A ng-1在正常组织(7.07±2.00)的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1.75±1.98)和腺癌(1.40±1.22),P<0.01;结直肠腺癌的A ng-2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组织(P<0.01)。A ng-2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犯密切相关;在135例组织中,A ng-1表达与A ng-2表达(r=-0.338,P<0.01)、A ng-1表达与MVD(r=-0.388,P<0.01)、A ng-2表达与MVD(r=0.594,P<0.01)均有相关性。结论:A ng-2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过度表达对血管新生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评估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参麦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参麦注射液指纹图谱。方法 AgilentC18(250×4.6mm,5μm)柱;柱温25℃;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流速1mL·min-1;流动相为乙腈-水的梯度洗脱。结果确定了不同批次参麦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及其相似度。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参麦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及氧化应激,延迟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有关.青蒿素类药物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并且与传统化疗药不存在交叉耐药,能够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活性,可望开发出高效、低毒、价廉、谱广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拟态(VM)是近几年来在许多肿瘤中发现的一种全新的肿瘤内血管生成模式,即高度侵袭性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基质重塑产生血管样通道而达到自身血液供应的方式.现就其形态特点、分子机制、研究意义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地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生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即5-hydroxymethyl-pyrrole-2-carbaldehyde(1),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fural,2),酪醇(tyrosol,3),5,6-二羟基-β-紫罗兰酮(5,6-dihydroxy-β-ionone,4),6-O-E-阿魏酰基筋骨草醇(6-O-E-feruloyl ajugol,5),麦角甾苷(acteoside,6),leucosceptoside A(7),地黄苷(martynoside,8),异地黄苷(isomartynoside,9),purpureaside C(10),jionoside A1(11),jionoside B1(12).结论: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CW-2)细胞分为4组,即空白、参麦、羟基喜树碱、联合用药组.分组后的CW-2细胞培养12 h,制得条件培养液,条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并用细胞培养小室检测其细胞迁移活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他3个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CW-2细胞分4组:对照组,参麦组,羟基喜树碱组,参麦联合羟基喜树碱组。分组后的CW-2细胞培养24h后,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VEGF和bFGF的浓度,RT-PCR法检测VEGF和bFGF mRNA的量,Western-blot检测VEGF和bFGF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个实验组均能明显降低CW-2细胞上清液中VEGF和bFGF的含量,显著减少CW-2细胞VEGF和bFGF的mRNA合成及蛋白质表达,而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则具有协同效应。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抑制肿瘤细胞VEGF和bFGF合成和分泌,是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与的生理盐水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应用酸度剂,注射液微粒分析仪等仪器分别考察参麦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2小时内的外观、PH值、微粒数的变化;模拟临床滴注观察输液管及滤片上是否有沉淀物质,结果: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混合液中不溶性微粒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输液管及滤片上无沉淀物质。结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2h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喜树碱对结肠癌细胞SW480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合成的影响,以探讨喜树碱抗肿瘤的新的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系,用脂多糖和IL-1β诱导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的产生.用不同浓度的喜树碱作用于SW480细胞系,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Griess法检测NO生成量,RT-PCR法检测iNOS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iNOS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喜树碱能减少SW480细胞NO的生成量,并且呈时间和剂量相关性.SW480细胞经0.032μg/ml、0.125μg/ml的喜树碱处理24小时后,iNOS mRNA转录量和iNOS蛋白表达量减少,并呈剂量相关性.结论:喜树碱能特异性地减少结肠癌SW480细胞NO的生成量、降低iNOS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这可能是喜树碱抗肿瘤的一个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