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风湿性心脏病(RHD)和冠心病(CHD)均是临床常见病,随着RHD的治疗进展,患者的寿命遥渐延长,RHD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并不少见,现结合文献和对RHD发生AMI的临床特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搏量降低,人体各脏器灌注不足。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体内血液重新分配,皮肤及内脏供血减少,尤其是肾的血流减少为甚(根据心功能减损的程度,肾血流量仅为正常  相似文献   
3.
地奥心血康治疗冠心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与血液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是应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阐明血液流动的基本规律,观察血液的异常流动对机体的影响,为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按照泊肃叶氏方程(Q=(△P·π·r~4]/IV),血流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对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与心肌梗塞(MI)的关系的看法不一,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血小板在冠心病的自然病程中所起的作用甚为重要,并认为缺血性发作与血小板聚集有关。研究资料证明在 AMI 急性期至康复期血小板发生显著聚集。本文对30例 AMI 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测定,观察急性期至康复期血小板聚集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沈作孚  杨炳珍 《天津医药》1989,17(3):142-145
对29例 AMI 患者于梗塞后1~3、5、7、14、21和28天用 MCG 测定 a/H,a/D、TARTI 及 DATI 进行左室舒张功能的动态变化,并与 PEP/LVET 相比较。另设年龄相当的对照组48例。结果表明:AMI 患者于梗塞后1~3天 a/H,a/D 明显增高(P<0.01),DATI 明显降低(P<0.01),表示左室顺应性降低,7~14天后有所改善。TARTI 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病人中,组Ⅱ(中度 AMI)较组Ⅰ(轻度 AMI)改变更明显,组Ⅱ且于14天后仍明显异常,而 PEP/LVET 在两组病人中则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在 AMI 后的心功能研究中 a/H、a/D 及 DATI 比 PEP/LVET 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曾××,男,29岁,工人,病历号95879。因反复腹胀,下肢浮肿5年多,一个月来病情加重,于1972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于67年初,发现轻度腹胀伴有两下肢浮肿,服中药好转。以后每年均有1——2次发作,无明显诱因,浮肿不重,每次服中药后症状消失,而照常工作。曾多次到医院透视、拍片,结果:心脏增大,右肺第五肋间以下呈大片阴影。吞钡检查:各房室均呈轻度扩大。诊断为“风心、二尖瓣疾患”。自70年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较频,每年3——5次,且程度较前加重。有时面部也肿,持续时间延长,约3——4个月才消退。并于上三楼时有轻度气喘,吸几口大气即好。平时无明显心慌气短,仍能坚持工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