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4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儿B型嗜血流感杆菌疾病的疫苗使用问题杨永弘,江载芳(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100045)嗜血流感杆菌(HI),尤其是B型嗜血流感杆菌(Hib)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过去50年中,发达国家广泛开展对此菌的研究,并于近年来采用有效Hib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多抗原蛋白芯片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结核病的住院患儿作为结核病组。选取同期住院,患感染性疾病,同时除外结核病的患儿作为非结核病组;选取体检纯化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既往无结核病史,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胸部影像学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结核病灶的儿童作为结核感染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卡疤试验阳性,无基础疾病,无结核接触史的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各组留取血清标本。计算结核病组PPD试验阳性率及细菌学检查阳性率。应用MTB多抗原蛋白芯片同时检测标本中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相对分子质量16000和38000蛋白IgG抗体,通过蛋白芯片阅读仪判断结果,其中任意1种或1种以上抗体检测阳性,即判为蛋白芯片检测阳性。分别计算各组抗体检测阳性率,并计算该方法检测儿童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及,检验分析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与患儿年龄、病程、抗结核治疗时间、激素使用以及结核病类型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结核病组79例,非结核病组33例,结核感染组15例,健康对照组30例。蛋白芯片检测结核病组的阳性率为34.2%(27/79),低于PPD试验阳性率(84.8%,67/79),高于细菌学检查阳性率(12.7%,10/79)。在非结核病组阳性率为6.1%(2/33),结核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蛋白芯片检测结核病组的灵敏度为34.2%,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93.1%,阴性预测值58.5%。Logistic回归发现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仅与病程相关,且随病程延长而阳性率升高。病程〈1个月,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为18.8%(6/32),病程在~3个月,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 κB ,NF κB)在哮喘患儿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获得 9例哮喘患儿及 6例非哮喘对照的支气管粘膜 ,进行免疫组化及凝胶电泳迁移率检查 ,分别观察NF κB在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及NF κB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 NF κB在 9例哮喘患儿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核均有表达 ;在 4例哮喘患儿中 (对 6例哮喘患儿进行了凝胶电泳迁移率检查 ) ,观察到NF κB与DNA结合。在 6例非哮喘对照患儿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核均未见NF κB表达 ,也未见NF κB与DNA结合。结论 NF κB在哮喘患儿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化 ,可能通过调控多种炎性蛋白的表达 ,导致气道炎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Cloning of Chinese obese cDNA and its expression in E. col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esity,theresultofadisorderinthebodyenergybalancethatoccurswhenenergyintakechronicallyexceedsenergyexpenditurebythecomplexinteractionsbetweenenvironmentalandgeneticfactors ,hasbecomeacommonworldwidehealthproblem Althoughalotofworkhasbeendoneformanyyea…  相似文献   
5.
要重视儿童结核病的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8 8 2年RobertKoch发现结核杆菌后近一个世纪即 2 0世纪 70~ 80年代时 ,人们曾乐观地认为结核病 (TB)已成为一个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疾病 ,好像消灭控制结核病已近在眼前。然而 2 0世纪 80年代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和艾滋病 (AIDS)的出现 ,对人类健康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AIDS和结核病可助长彼此病程的发展和恶化 ,一旦出现TB/HIV双重感染 ,将加重结核病以及结核病的防治难度。近 2 0年来 ,耐多药结核 (MDR TB)成为结核流行的严重问题 ,使全世界范围内结核疫情持续回升。因此 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处于…  相似文献   
6.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儿童支气管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结核 (EBTB)的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诊断及分型。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治疗不顺利的肺结核或可疑肺结核的住院患儿 110例 ,均经纤支镜诊查 ,归纳EBTB病变在纤支镜下表现 ,并分型为 :粘膜型、干酪型、管腔型和混合型。 110例均摄胸部X线片 (其中做胸部CT检查 6 2例 ) ,追踪临床诊疗过程和最终诊断 ,以验证纤支镜诊断。再评估纤支镜在儿童EBTB诊查中的作用 ,提出EBTB诊断标准。结果 纤支镜诊断 10 8例EBTB ,其中混合型 78例、粘膜型 18例、管腔型 9例、干酪型 3例。临床合并各型儿童肺结核 91例。在纤支镜确诊的 17例EBTB中 ,胸部X线片均未提供特异性结核证据 ,气道分泌物结核菌阳性 15例。本文结核菌阳性率为 5 3%。结论 儿童EBTB并非少见 ,其诊断在临床有重要意义 ;儿童EBTB可以原发 ;本文试行的儿童EBTB分型方法简便易行。纤支镜是诊断EBTB的必需工具。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妊娠晚期人类小DNA病毒B19(HPVB19)感染情况、母婴传播及与早产或小于胎龄儿的关系,将104例母亲及其新生儿分成两组,试验组包括19例早产儿、32例小于胎龄儿及其母亲;对照组包括53例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母血、脐血和胎盘组织HPVB19DNA;用鼠抗B19单克隆抗体和B19联合抗原(VP1+VP2)建立了捕获式ELISA法检测母血和脐血HPVB19特异性IgM抗体。结果:104例母血中,HPVB19IgM阳性2例(1.9%),104例脐血中阳性3例(2.9%)。在母血、脐血及胎盘组织各104例中检出HPVB19DNA阳性分别为6例、4例、6例。因此试验组51对母婴共102例中6例有HPVB19感染(5.9%);对照组53对母婴共106例中2例有HPVB19感染(1.9%)。两组B19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在北京地区,妊娠晚期存在B19急性感染,应引起重视;B19感染与早产或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可能不相关;新生儿B19感染是通过胎盘传播的。对有B19感染证据的新生儿进行随访及研究如何阻止胎盘传播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现状北京市儿科研究所(100045)江载芳刘玺诚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肺炎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90年代初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有430万儿童...  相似文献   
9.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治中的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治中的应用及分析北京儿童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室(100045)刘玺诚江沁波江载芳1991年我们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术以来,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取支气管异物1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5例患儿中男7例,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在病程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 5例哮喘患儿发作之初、病情好转以及病情缓解时期的痰液 ,比较哮喘病程不同时相之间以及不同时相与 10例正常儿童之间痰液细胞成分的差异。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初期痰液脱落上皮细胞明显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别 ;随着病情好转 ,脱落上皮细胞数显著下降 ,而嗜酸性粒细胞数和(或 )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升高 ,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仍无明显差别 ;当病情缓解时 ,脱落上皮细胞的数量接近正常对照 ,嗜酸性粒细胞和 (或 )中性粒细胞数也显著下降 ,而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上皮细胞脱落可能与哮喘急性发作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除造成上皮细胞脱落外 ,可能还发挥促上皮细胞再生的有益作用 ,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淋巴细胞可能在维持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