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排尿困难4个月入院。曾误诊为前列腺增生,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未见改善。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低分化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经腹腔外途径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予内分泌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1个月后病情复发,且伴多处转移,予顺铂、依托泊苷联合化疗,后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最终死于全身进行性恶化。结论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提高认识是避免或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4例血管性痴呆和7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TG及TC的含量并与5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 AD组与VD组血清TG[(1.98±0.98)mmol/L,(2.13±1.01)mmol/L]及TC[(6.52±1.42)mmol/L,(6.36±1.15)mmol/L]均高于对照组[(1.32±0.88)mmol/L,(5.45±0.93)m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D组T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D组与V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和VD患者血清TG及TC含量明显增高,降低TG及TC可能对AD和VD的预防和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电休克治疗的抽搐阈值,分析影响抽搐阈值的因素,探索适合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电休克治疗的参数。 方法对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试行电休克治疗,采用Sackeim推荐的滴定法,从48mC起,逐渐增加电量,直至脑电图显示患者癫痫发作,以确定患者首次电休克治疗的抽搐阈值,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动态电阻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对抽搐阈值的影响程度。 结果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电休克治疗的抽搐阈值平均为(81.55±21.98)mC,男性较女性高29.4%,抽搐阈值与性别、年龄、动态电阻相关,其中男性、年龄偏大阈值偏高,而动态电阻与抽搐阈值呈负相关,三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01、0.433和-0.252,三者共决定了抽搐阈值的61.8% (R2=0.618),抽搐阈值与体重、PANSS得分相关性不明显。 结论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电休克治疗的抽搐阈值较欧美人群低,可用性别、年龄和动态电阻来预测患者的抽搐阈值。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心肌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281例精神分裂症和223例抑郁患者的心肌酶谱,正常对照50名。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情。结果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组与阴性症状组及双相抑郁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阳性症状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高于阴性症状组(P<0.01)。各指标测定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抑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随着病情得到控制,各指标均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单相抑郁患者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抑郁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与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抑郁的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单相抑郁患者治疗前后均无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癌症伴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和病耻感的改善作用。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 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癌症伴抑郁患者114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57例。A组予常规西药治疗, B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认知心理治疗, 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负面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病耻感[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B组HAMD评分[(7.83±2.01)分]、HAMA评分[(9.78±1.94)分]均低于A组[(12.15±2.37)分、(13.06±2.3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0、8.19, 均P < 0.001);B组SIS评分为(44.72±4.93)分, 低于A组的(51.63±6.1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 P < 0.001);B组BSES评分为(121.65±11.44)分, 高于A组的(100.24±10.73)分,...  相似文献   
6.
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能有效抑制5-HT的再摄取,主要用于抑郁性精神障碍(内源性及非内源性抑郁)、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常规治疗。笔者应用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简称观察组)41例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简称对照组)39例。从药物起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1、2、4及8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有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3个月内服药依从性、症状复燃率及DAS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SDS、CGI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起效与症状改善上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快,两组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内症状的复燃率及缓解期DAS分值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较单用前者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降血糖药)联合行为干预治疗利培酮(抗精神分裂症药)所致体质量增加及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口服利培酮所致肥胖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2组均给予行为干预;但A组加服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测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除DBP、HDL-C和PRL外,A组余各指标,6个月末与入组时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除DBP、TC、PRL、HDL-C外,B组余各指标,做相应地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6个月末,除血压、脂蛋白、AST、PRL外,余各指标,A组与同期B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恶心)发生率,A、B 2组分别为8%,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二甲双胍与行为干预单一或联合治疗利培酮所致体质量增加及代谢紊乱均有较好效果,尤以二甲双胍联合行为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阿立哌唑组60例,剂量范围10-30mg/d,利培酮组66例,剂量范围4—6mg/d,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前后PANSS量表阳性因子、阴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症状因子分的差异有显著性,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组间的PANSS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小。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阿立哌唑的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碎石围手术期发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50例,发生脓毒血症为观察组(n=50),未发生脓毒血症为对照组(n=200)。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联合预测模型,计算截断点。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并用另一组30例输尿管镜碎石患者作为验证组,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糖尿病、尿白细胞、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输尿管结石位置及结石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尿白细胞、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输尿管结石位置是输尿管镜碎石围手术期发生脓毒血症的联合危险因素(P<0.05)。联合预测因子=0.741×糖尿病+0.651×尿白细胞+0.405×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328×输尿管结石位置,通过计算得出联合预测因子的截断点为1.758。对联合预测因子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975, P=0.547)。将联合预测模型及其截断点应用于30例输尿管碎石围手术期患者,经联合预测模型预测正确率为70.0%,敏感度66.7%,特异度83.3%,AUC为0.819。结论:联合预测模型对输尿管镜碎石围手术期发生脓毒血症的评估效能较好,为输尿管镜碎石围手术期发生脓毒症提供早期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