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农村留守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性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情绪性问题行为问卷对220名农村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结构方程分析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情绪性问题行为间关系及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性问题行为呈负相关(β=-0.25,P < 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β=0.60,P < 0.01),社会支持与情绪性问题行为呈负相关(β=-0.45,P < 0.01)。社会支持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性行为问题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7。结论社会支持是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情绪性行为问题的关键。在实施提高留守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时,需要加强情感交流,增强支持感知,以帮助他们减少情绪性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先天性肌病(congential myopathy,CM)是一组发病年龄较早的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性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常伴有先天性骨骼畸形,偶有心肌受累和呼吸功能异常,临床严重程度和发病年龄具有多变性~([1,2]),病情相对稳定或缓慢进展。先天性肌纤维类型不均(congenital fiber type disproportion,CFTD)是一种比较罕  相似文献   
3.
正Parry-Romberg综合征又称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progressive facial hemiatrophy,PFH),是一种少见的病因未明的疾病,临床以单侧面部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进行性萎缩为特征,随着病情发展逐渐累及皮肤、皮脂腺、毛发,重者可进一步累及骨骼、肾脏、大脑半球。大约15%的PFH患者合并神经系统表现,其中癫痫、偏头痛、偏侧面痛是最常见的神经科  相似文献   
4.
中药素有“药食两性”,对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或防治疾病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符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养生理论观念。结合我国正处于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时代背景,开发药食同源类中药来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已成为医药和食品领域新兴研究方向。目前多数药食同源类中药均含多糖重要活性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已被作为中药类功能性保健食品研发的天然原料。而我国审批的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以多糖、总皂苷、总黄酮等为主,完全由功效成分组成的保健食品较少,以中药多糖为功效成分的组方更少,并且部分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研发相关保健食品的实验或基础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故基于研发功能性保健食品角度,本文综述相关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实现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向功能性保健新食品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Leigh综合征(leigh syndrome,LS)又称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syndrome subacute necrotzing encephalopathy),是一种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缺陷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Leigh于1951年首次报道,是婴儿和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线粒体疾病,其影像学特征是基底节、丘脑、脑干和脊髓的对称性病变,呈母系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C-C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5)为靶点,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中的虚拟筛选技术、体外抗病毒活性实验、细胞毒性测试以及分子动力学实验筛选出低毒性、高抗艾滋病病毒(HIV)活性的中药化合物抑制剂,并探究其内在结合机制。方法: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Ledock、AutoDock Vina对接软件对于CCR5结构灵敏性,选择适合CCR5抑制剂筛选的对接软件,运用多级筛选的策略对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的中药化合物进行筛选。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检测中药化合物的抗HIV活性,细胞毒性实验测试中药化合物对MAGI-CCR5、L02细胞毒性,分子动力学实验验证中药化合物与CCR5的结合作用。结果: ROC曲线确定了分子对接软件(Ledock,AUC=0.899),虚拟筛选得到8种潜在拮抗CCR5的中药天然小分子;抗HIV活性实验及细胞毒性测试获得2个低毒性、高抗HIV活性中药化合物MT[IC50,(21.79±4.12)μmol·L-1;CC50MAGI-CCR5,(170.20±7.75)μmol·L-1;CC50L02,(108.04±11.64)μmol·L-1]及FY[IC50,(6.69±1.40)μmol·L-1;CC50MAGI-CCR5,(97.82±10.57)μmol·L-1;CC50L02,(114.70±10.40)μmol·L-1]。分子动力学实验表明,MT-CCR5、FY-CCR5体系均方根偏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值均较小,平均分别为2.77 Å、2.18 Å,表明两化合物可与CCR5紧密结合,两者与CCR5结合的主要作用力包括氢键(结合氢键平均个数分别为5.19和4.65个)、范德华力(MTΔE vdw=-232.04±3.45 kJ·mol-1,FYΔE vdw=-193.66±0.56 kJ·mol-1)及非极性相互作用(MTΔE vdw±ΔG nonpolar=-255.73±4.03 kJ·mol-1,FYΔE vdw±ΔG nonpolar=-222.39±0.60 kJ·mol-1)。结论: 中药化合物MT和FY可与CCR5结合从而具有一定的抗HIV活性,可作为先导抗病毒中药化合物进行下一步结构改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