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施行腹膜阴道延长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6年4月对12例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其中6例腹腔镜下腹膜阴道延长术为研究组,另外6例常规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而术后6个月测定阴道长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阴道深7-10cm,平均7.8cm,对照组阴道深4-5cm,平均4.5cm,且研究组男女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施行腹膜阴道延长手术既达到了微创手术的目的,又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下宫内异物取出术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内异物取出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利用官腔检查镜B超引导下以取物钳直接钳夹或在麻醉下官腔电切镜环行电极电切及针状电极切开分离取出。结果:宫内节育器、残留胚物、胎骨、未吸收缝合线及纱布遗留62例,61例均在B超监护下行宫腔镜宫内异物一次取出,其中1例因残留断环仅长0.6cm并嵌入子宫肌层近浆膜层无法行官腔镜取出。结论:B超监护引导下宫腔镜宫内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可作为宫内异物取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收治于我院150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采取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后,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9%下降到3%,满意度从89%上升到98%,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对老年心血管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满意度,保障住院安全,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特点,提高识别与诊断能力.方法 对我院11例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症状询问,心电图、心肌酶学、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7例心绞痛,2例非典型胸痛.造影显示11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直径达6~10 mm,其中右冠状动脉(RA)7例,左前降支(LAD)4例,左回旋支(LCX)3例;2例扩张血管内血栓形成.结论 冠脉以单支血管瘤样扩张为主,右冠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冠心病高度相似,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可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谈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一般情况都是从桡动脉穿刺进行,极少数是从股动脉穿刺进行,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1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心源性休克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介入治疗后实验组的出血、血肿、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便秘及入睡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腰背疼痛也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比较,术前教育评价、护士技术评价、病情进展情况、术后健康教育评价及康复评价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1;而实验组护士服务态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介入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平均住院费,具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防治.方法 对照组38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采用定期开放尿管预防尿潴留;试验组42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采用膀胱冲洗、高锰酸钾坐浴、定时开放尿管等综合措施预防尿潴留.结果 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5.8%,试验组无尿潴留发生.结论 采取膀胱冲洗、高锰酸钾坐浴、定时开放尿管等综合治疗,能有效预防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浆Corin、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水平以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Corin与ANP、BNP及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2例于我院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间观察期左心室是否肥厚患者间血浆Corin与ANP、BNP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1)观察组患者血浆Corin、ANP和BNP水平及LV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Corin、ANP和BNP水平及LVMI又较无左心室肥厚患者高,且ANP和BNP水平及LVMI随着血浆Corin水平升高呈正相关上升趋势,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左心室肥厚患者LVDd、LVPWT、IVST、LVEF及LVMI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LVPWT、IVST、LVEF及LVMI高于无左心室肥厚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血浆Corin、ANP和BNP水平及LVMI均较正常人高,且ANP和BNP水平及LVMI随着血浆Corin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推测血浆Corin与ANP、BNP水平和LVM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及对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 46例由于子宫纵隔所致不孕及反复流产的患者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并随诊术后妊娠及分娩情况.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1次完成,无子宫穿孔、肠管损伤及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3个月内35例分娩,占76.1%(35/46),8例已妊娠,占24.9%(8/46),妊娠率达93.5%(43/46),自然分娩9例,占25.7%(9/35),剖宫产26例,占74.3%(26/35).结论 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是治疗子宫纵隔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能改进生殖预后,应作为治疗子宫纵隔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经冠脉移植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3头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Cs移植组,经髂后上棘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MSCs.采用心导管介入球囊封堵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后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经OTW球囊于梗死相关冠脉注入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过的MSCs和DMEM培养液.于制模前、细胞移植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不同时间点留取血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移植后4周处死动物,TTC染色测量梗死面积,通过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微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 移植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MSCs移植组LVEF显著提高[(40.96±0.78)%vs.(34.54±1.55)%,P<0.05],TTC染色梗死面积明显减小 [(18.0±5.8)%vs.(23.0±7.2)%,P<0.05],毛细血管计数明显增多 [(103.6±4.4)/mm2vs.(50.5±3.8)/mm2,P<0.05];MSCs移植组从术后第5天起VEGF表达较对照组增加,术后第7~10天达高峰,术后4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导管移植自体MSCs可以使血清VEGF含量增加,诱导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和梗死区血流灌注,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心梗区存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情况,探讨MSCs经冠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3头巴马香猪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n=7)和DMEM培养液对照组(n=6).经髂后上棘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MSCs.通过心导管介入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第2对角支以远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后即刻,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经梗死相关冠脉注入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DAPI)标记过的MSCs和DMEM培养液.于心梗前、细胞移植后4周对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移植后4周处死动物,观察心脏大体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显微结构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细胞的肌钙蛋白T (Cardiac Troponin T,c-TnT)、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43,Cx-43)的表达.结果 移植后4周,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减小(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对照组病变区心肌变性、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界限清楚,移植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界限不清,且在梗死区中可见部分排列相对整齐的肌纤维结构.Masson染色显示移植组梗死区和交界区内胶原纤维融合较少,排列较为有序,而对照组梗死区和交界区内胶原纤维斑块状融合明显,排列紊乱.MSCs移植组DAPI阳性细胞c-TnT、Cx-43表达阳性.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后即刻进行经冠状动脉MSCs自体移植,MSCs可以在梗死局部存活并向心肌细胞分化,从而抑制左室重构,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