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冠心病(CAD)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辨证分型及纤溶系统活性的关系。方法 将112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4型,测定4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3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选择90例患者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含量,对FIns水平和ISI与t—PA活性、PAI—1含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AD组FBG、FIns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中医4证型ISI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R在4证型均存在,其程度表现为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较气虚血瘀型和气阴两虚型为重;90例CAD患者t—PA活性、PAI—1含量与IR有相关性(P<0.01)。结论 CAD常伴有IR,中医各证型IR程度不同;CAD患者IR与纤溶系统活性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囊的通透性及对微囊化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用胶原酶消化获得的胰岛细胞分为 2份 ,1份微囊包膜 ,1份未予包膜作为对照 ,培养 7天 ,比较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并分别用2 .7mmol·L-1、16 .6mmol·L-1浓度的葡萄糖及 16 .6mmol·L-1的葡萄糖加 10mmol·L-1茶碱刺激胰岛B细胞 ,观察其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 :两组在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及葡萄糖、茶碱刺激的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微囊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微囊化胰岛的活性和分泌功能未受成囊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微囊化人胎胰岛移植治疗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包囊技术在解决胰岛移植免疫排斥问题中的作用。方法 :将用链脲霉素 (STZ)制备的合格糖尿病模型鼠 2 1只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7只。空囊组腹腔内植入 5 0 0~ 6 0 0个空囊 ,游离胰岛组植入经胶原酶消化制备的人胎胰岛细胞 10 0 0± 10 0个 ,微囊组植入 10 0 0± 10 0个微囊包裹的胰岛细胞。结果 :游离胰岛组和微囊组小鼠在完全停用胰岛素的情况下 ,术后血糖分别降至 7.94± 2 .36mmol.L-1和 7.0 7± 1.15mmol.L-1,与空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70 P <0 .0 0 1,t=2 4 .999 P <0 .0 0 1) ,分别持续 7.4 3± 3.4 2天和 78.4± 2 1.2 7天 (t =8.6 5P <0 .0 0 1)。结论 :该微囊化人胎胰岛移植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隔离作用 ,明显延长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Grayes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白细胞介素-1α、4、6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Graves病患者白细胞介素4(-590)c/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卵巢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雌激素受体α (ERα)和雌激素受体β (ERβ) 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白藜芦醇对这些改变的影响。方法:50只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普通饮食对照(C)组、假手术高脂饮食(H)组、单纯去卵巢(O)组、去卵巢高脂饮食(O+H)组和白藜芦醇(40 mg·kg-1·d-1)+去卵巢高脂饮食(O+H+R)组。3月后抽取股动脉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BDNF、ERα和ERβ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海马BDNF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H组大鼠血清TC和LDL-C含量升高,海马BDNF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O组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TC含量升高,海马BDNF 水平及ERα、ERβ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O+H组大鼠血清TC含量升高,HDL-C水平降低,海马BDNF 水平降低,与C组、H组和O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海马ERα和ERβ mRNA表达下降,与C组和H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O+H+R组大鼠血清E2水平升高,TC含量降低,海马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及BDNF含量均明显增加,与O+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去卵巢联合高脂饮食显著降低大鼠海马ERα和ERβ mRNA表达及BDNF水平,而白藜芦醇能够明显改善绝经后肥胖大鼠的血脂水平,上调海马ERα和ERβ mRNA表达,增加海马BDNF水平。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HI)的关系。方法:将高血压病的4种证型及对照组各选30例,测定空腹血中胰岛素(INS)、C肽及血糖(B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EH组与正常组相比较,空腹INS、C肽显著升高,ISI显著降低(P<0.01)。EH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与对照组相比,空腹INS、C肽显著升高,ISI显著降低(P<0.01);这两型与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型相比,INS、C肽及ISI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型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患者常伴IR及HI,IR(HI)主要体现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证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4)诊断标准随机选取MS患者44例(MS1组),按照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标准随机选取MS患者42例(MS2组),另外随机选取单纯肥胖人群(单纯肥胖组)37例,3组分别与正常体质量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n=30)进行甲状腺功能(FT3、FT4、 TSH)、空腹血糖、血脂(包括TG和HDL-C)以及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血压等指标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肥胖人群及不同诊断标准下的MS患者的BMI、 FT4和TSH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1组和MS2组HDL-C和FT3降低、T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与肥胖及MS密切相关,甲状腺功能可作为评估肥胖人群代谢异常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硝基酪氨酸(3-NT)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择T2DM患者38例,健康人对照38例,测定血清中3-NT、MDA、SOD和HbA1c,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等分析。结果患者3-NT(3.38±1.11)nmol/L、MDA(5.10±1.73)nmol/ml、SOD(88.18±27.14)U/ml,与健康人对照组(1.26±0.49)nmol/L、(4.16±1.05)nmol/ml、(103.66±21.51)U/ml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3-NT与血清MDA、HbA1c为正相关(P<0.05),与血清SOD为负相关,但无显著意义(P=0.10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3-NT与MDA、HbA1c呈明显关联性(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中3-NT水平比健康人显著增高,3-NT与脂质过氧化、HbA1c之间的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 (IL) 1α、IL 4、IL 6、TNF α基因多态性与桥本甲状腺炎(HT)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HT组IL 4启动子区 (-5 90 )位置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0 60vs 0 .15 5 ,P <0 .0 5 ) ,HT组IL 4(-5 90 )c/t杂合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0 .10 0vs 0 .2 5 0 ,P<0 .0 5 ) ,HT组IL 1α、IL 6、TNF α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GD患者和正常人各1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GD组IL-4启动子区-590位置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对15.5%;P<0.05)。GD组IL-4(-590)c/t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对25%;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存在IL-4(-590)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GD患者IL-4启动子区-590位置t等位基因频率下降,可能使IL-4总的转录活性减低,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导致GD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