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筱莉  楼建  叶忠伟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08-1509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收治的68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脱发及皮疹等,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5岁,农民.2008年5月27日因临床诊断结肠癌肝转移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2008年5月30日腹腔镜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病理示:大体标本见降结肠近脾曲一隆起型肿块.直径4cm,隆起高出黏膜面1.5cm.占据肠管3/4周.切面灰白色.质韧,侵犯全层、镜下见腺鳞癌.分化Ⅱ级,侵及全层及周围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3.
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局部热疗结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顺铂胸腔内灌注结合局部热疗;对照组26例单用顺铂胸腔内灌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能显著提高癌性胸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老年肝癌病患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30例老年肝癌病术后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30名对象为对照2组和同期肝脏良性病变的30例患者为对照1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对象血清中VEGF含量,并采取单向免疫扩散法进行测定CRP含量。结果通过对三组的对比分析,研究组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t=11.202 4、10.342 2,P<0.05)。研究组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t=9.302 3、7.252 5,P<0.05)。研究组VEGF表达阳性率(76.7%)明显高于对照1组(23.3%)和对照2组(6.7%)的(χ2=6.24、7.24,P<0.05),研究组CRP表达阳性率(53.3%)明显的高于对照1组(23.3%)和对照2组(20.0%)(χ2=7.33、7.03,P<0.05)。术后临床影像学检查和AFP检测证实有25例复发。VEGF表达阳性的23例患者中,术后2年复发20例,敏感度为80.0%,特异性为71.4%;CRP表达阳性的16例患者中,术后2年复发16例,敏感度为64.0%,特异性为64.3%。结论临床中检测血清中VEGF和CRP水平能够对年肝癌病患术后复发进行预测,属于一种新型标记物,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V6、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的激活形式p-Src及增殖指数Ki67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D44V6、c-Src的激活形式p-Src(Y419)癌基因蛋白及Ki67在85例胃癌组织及41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三者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之间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结果:CD44V6、p-Src(Y419)、KL67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Jp〈0.05)。CD44V6的表达和肿瘤直径的大小、浸润深度、肿瘤分期相关;Src在胃癌中的激活程度和肿瘤直径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Ki67高表达和肿瘤直径大小、Lauren分型有关。单因素分析提示CD44V6表达、p-Src和Ki67的高表达均是胃癌2年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表达及p-Src、Ki67高表达不是胃癌2年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阳性病例p-Src及Ki67表达显著高于CD44V6阴性病例,CD44V6和p-Src(Y419)、Ki67互为正相关。结论:CD44V6、p-Src、Ki67表达是胃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对肿瘤都有一定的治疗疗效,但都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存在着原发肿瘤手术切除后转移瘤加速生长和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免疫抑制、耐药等问题.近30年来,随着热生物学及热物理学的发展,热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逐步引起重视,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后治疗肿瘤的第五大手段,其与化疗的联合应用疗效得到肯定. 1 热疗的定义及原理 热疗(Hyperthermia)是指应用各种致热源的热效应,将肿瘤区或全身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治疗时间以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44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22例。单药组每12h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1次;联合组每12h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1次,每天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用数字疼痛评估法(NRS)记录疼痛评分,根据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观察21d,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疼痛评分、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级癌痛缓解率、硫酸吗啡缓释片平均使用剂量以及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8.19±1.94和9.29±2.10,均较单药组的10.80±2.12和11.85±2.28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进一步改善癌痛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未减少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病人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参麦+化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含奥沙利铂3周方案化疗。单纯化疗组不加保护剂;参麦+化疗组每次化疗期间连用参麦注射液5d。均完成6疗程化疗,化疗后比较两组病人中医症状积分、化疗需时、血粘度、外周感觉神经毒性、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参麦+化疗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单纯化疗组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麦+化疗组化疗后血粘度低切、中切值较单纯化疗组低、化疗需时较单纯化疗组短,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麦+化疗组外周神经毒性3~4级例数较单纯化疗组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两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单纯化疗组明显.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化疗不适症状、调节血粘度、减轻奥沙利铂相关神经毒性.确保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楼建  吴敏华  周月芬 《中国药业》2013,22(14):102-103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难治性癌痛的效果。方法20例晚期肝癌伴癌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10例,患者均对硫酸吗啡缓释片不耐受或效果不佳。两组均于治疗开始每72 h更换芬太尼透皮贴4.2 mg(25μg/h)1张,联合组每日加用艾迪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以盐酸吗啡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爆发痛。用数字疼痛评估法(NRS)记录疼痛评分,根据前24 h阿片类药物总量计算增加芬太尼透皮贴剂量,以疼痛明显缓解或完全缓解为治疗目标;连续观察14 d,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疼痛评分、芬太尼透皮贴使用剂量、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级癌痛缓解率、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芬太尼透皮贴平均使用剂量分别为单药组(90.00±35.75)μg/h、联合组(60.00±21.08)μg/h(P<0.05);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单药组(11.10±1.85)分,联合组(9.30±1.34)分(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能有效治疗难治性癌痛,艾迪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芬太尼透皮贴治疗肝癌伴癌痛的剂量。两者联用,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