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脾切除术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也存在再出血率较高的问题.我们自1990至1998年采用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大多采用全胃切除术,同时清扫肿瘤周围淋巴结和(或)将邻近受累脏器一并切除。1989年2月至1995年6月,我们对5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于术前1 d及术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及IgA.结果 术后第7天,EN组L/M、血浆内毒素、TNF、IgA分别为0.08±0.03、(0.49±0.12)EU/ml、(39.40±4.62)μg/ml、(2.65±0.07)g/L,PN组分别为0.24±0.05、(0.55±0.12)EU/ml、(43.01±8.12)μg/ml、(2.17±0.10)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N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梁继刚  张学辉  徐吾忠 《山东医药》2010,50(26):107-108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FTS)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们对15例直肠癌患者于围手术期应用FTS技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较多术式均存在术后局部张力较高的问题,且术后复发率高达10%~15%。1993年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始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修补腹股沟疝,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2000-2003年,我院采用此术式治疗腹股沟疝30例,并与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32例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术前采取的化疗和放疗措施)与术中灌注化疗对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96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8例.综合治疗组在传统手术治疗基础上术前予新辅助治疗,术中予灌注化疗;传统治疗组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 96例中3例因发生低位肠梗阻急诊手术治疗或行姑息性手术被排除(综合治疗组1例,传统治疗组2例),综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和13.0%,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6.4%和4.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4%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1.3%和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治疗与术中灌注化疗可明显降低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5年生存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分别于术前9周和术后3周采用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根据肿瘤情况选择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及探查术。对照组患者术前不接受化疗,手术方法及术后化疗方案同观察组。于术前化疗结束后行CT、內镜超声和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淋巴结肿大、肿瘤深度浸润及肿瘤面积迅速扩大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1年胃癌复发情况,术后2年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行根治性切除术37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探查术3例,对照组分别为21、19、10例。观察组术前淋巴结肿大、肿瘤深度浸润、肿瘤面积迅速扩大的发生率分别为32%(16/50)、24%(12/50)、20%(10/50),对照组分别为70%(35/50)、64%(32/50)、58%(29/50),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胃癌根治性切除率为74%(37/50),高于对照组的42%(21/50),P<0.05。观察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为12%(6/50),复发时间为术后(8.21±0.87)个月,2年生存率为90%,对照组分别为34%(17/50)、(7.33±0.69)个月、74%,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明显,手术根治性切除率高,术后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局部放射治疗与术中灌注化学治疗对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将96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n=48,采用术前局部放射治疗与术中灌注化学治疗)和传统治疗组(n=48,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9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行姑息性手术而被排除。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2;χ2=0.189,P=0.664),综合治疗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为4.25%(2/47),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19.6%(9/46)(χ2=5.225,P=0.022)。结论:术前局部放射治疗与术中灌注化学治疗可明显降低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要点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确诊11例(47.8%),术中确诊12例(52.2%)。行十二指肠修补术10例;Roux-en-Y吻合术4例;端端吻合术3例;憩室化手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治愈22例(95.7%),死亡1例(4.3%)。2例(8.6%)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4.3%)发生胰瘘,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漏诊。据伤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效的肠腔减压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胃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障碍,术后需较长时间禁食,势必对术后多脏器的恢复不利,使术后并发症增加[1]。本文通过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随机对照前瞻研究,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营养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状况的变化,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