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武陵山区土家族儿童少年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对武陵山区1 865例土家族儿童少年(男953例,女912例)的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用Stevenson公式和胡咏梅公式分别计算学生的体表面积.结果:土家族儿童少年体表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女生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双交叉现象;胡咏梅法计算的体表面积值大于Stevenson法.结论:武陵山区土家族儿童少年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与其他民族学生的基本一致,但整体发育水平低于达斡尔族、侗族学生.两种方法计算的儿童少年体表面积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湖南白族少年儿童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525例(男性748例,女性777例)湖南白族少年儿童的体型进行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外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间型、外胚层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中胚层-外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发展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体型。女性由中间型、均衡的外胚层体型、中间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结论白族少年儿童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着差异,男性身体线性程度相对较高,肌肉发达;女性脂肪含量较多、线性度较差。与蒙古族等群体比较,白族学生脂肪含量较少,身材矮小,肌肉不发达。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大多存在化学试剂污染的情况,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甲醛为例,探讨清除高校实验室有毒物质的方法,以期改善高校实验室的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儿童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896名苗族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内胚层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发展为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均衡的中胚层、三胚层中间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结论:苗族青少年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着差异,男性身体线性程度相对较高,外形上稍瘦削、肌肉发达;女性脂肪含量较多、线性程度较低.与其他群体比较,苗族学生肌肉发达,线性程度低.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人体寄生虫学数字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本实验室对人体寄生虫形态进行了分类,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图片数据库,包括大量的人体寄生虫虫卵、成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等内容,克服了传统寄生虫标本静态、检索效率低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土家族中小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抽样测量1865名土家族中小学生体质量、肱三头肌位、肩胛下角住、髂前上棘位和小腿腓位皮褶厚度,分析皮褶厚度随年龄的变化特征,利用长岭方程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男生皮褶厚度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女生的皮褶厚度则呈持续上升,且同一部位各个年龄段皮褶厚度女生均高于男生,12岁开始,男女各部位皮褶厚度均有显著差别。各个年龄段,体密度男生高于女生,体脂比女生高于男生,除6-9岁组,男女生体脂肪均有差异。6-11岁瘦体质量女生和男生相差不大,13岁以后瘦体质量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结论调查结果符合男女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征,土家族族中小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状况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1 896名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的体质量、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和腓肠肌皮褶厚度,利用长岭方程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随年龄增长,男生皮褶厚度变化幅度较小,而女生的皮褶则持续增厚,除6~岁组外,各年龄段女生皮褶厚度高于男生,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个年龄段体密度男生高于女生,体脂比女生高于男生;体脂肪含量女生高于男生,除7、9岁组外,其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1岁瘦体质量女生高于男生,而13岁以后男生高于女生.结论: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皮褶发育特点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其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学生体质量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湘鄂渝黔边区6~16岁苗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分布特征及其营养现状。方法:应用人体测量法测量苗族学生的身高和体质量,利用公式计算体质量指数,并对其分布特征和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学生BMI值随年龄增长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男生年平均增长0.40kg/m2,女生年均增长0.55kg/m2;11岁以前,女生的BMI均值低于男生平均水平,12岁后又高于男生;苗族男学生除了15岁外,各年龄段BMI均高于汉族男生,大多数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生各年龄段的BMI值均高于2000年全国汉族学生平均水平(P<0.05),营养不良率和超重肥胖率均低于2005年全国汉族学生平均水平;苗族男生和女生营养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湘鄂渝黔边区6~16岁苗族学生总体营养状况良好,但仍有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现象存在,应继续加强中小学生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