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60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成功率为98.6%,通过系统性回顾总结,在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及材料选择方面均有深刻的体会,为基层医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治疗心绞痛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病人216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介入治疗组106例,药物治疗组110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心功能。结果1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6%和11.8%,再住院患者分别为11.3%和21.8%;3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和15.5%,需再住院患者分别为14.2%和23.6%,3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生存率分别是99.1%和97.3%;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年,3年随访时介入与药物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和16.7%,12.1%和22.9%,再住院率分别是13.6%和33.3%,16.7%和33.3%。3年时生存率为98.5%和95.8%。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分级比药物组好(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介入治疗明显降低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稳定型心绞痛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提高生活质量,长期生存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按穿刺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术后3 h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桡动脉内径。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h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右侧桡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侧、右侧远端桡动脉内径与传统桡动脉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455、0.470,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与传统桡动脉穿刺相比,可缩短压迫止血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56例(急诊PCI组),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药物治疗组)。观察时间14 d。比较两组AMI患者心脏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其他相关心脏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结果:心衰发生率急诊PCI组为5.36%,药物治疗组为31.67%;其他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急诊PCI组为7.14%,药物治疗组为48.33%。心衰及其他心脏事件发生率急诊PCI组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间比较,急诊PCI组心脏功能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脉络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本院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优效性检验样本量计算确定样本量.结合文献资料预计所需样本量为54例/组,合计108例.考虑到10%的脱落情况,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患者136例,全部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分组: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患者33例,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Hg)患者60例,高血压3级(≥180/110mmHg)患者43例。136例高血压患者均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IMT测值分为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正常组。随后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斑块狭窄程度分冠心病组、斑块轻度狭窄组、正常组。应用统计学分析高血压、颈动脉超声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80.1%(109/136),其中IMT增厚39例(28.7%),颈动脉斑块70例(5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75.9%(101/136),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72例(51.8%),轻度狭窄29例(21.3%)。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阳性符合率为81.4%(57/70)。高血压3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阳性检出率与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1级组患者血,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降纤酶是一种新型强力单成份溶血栓微循环治疗剂,用于脑梗死早期,收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少。我们应用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5例,现将有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1998年4月至1999年10月住院的急性初发的脑梗死患者112例,发病时间在3天之内,年龄37-80岁,男82例,女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性别年龄起病至开始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55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40例,中型9例,重型6例,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在24小时之内的对例,超过24小时的18…  相似文献   
8.
肠宁合剂配合西咪替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栾献亭  张振卿 《陕西中医》2003,24(7):619-61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62例用肠宁合剂 (黄连、青黛、延胡、木香、桂枝、当归等 )配合西咪替丁治疗 ,对照组 40例予苯乙哌啶、谷维素、维生素 B1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68% ,优于对照组 ( P<0 .0 1 )。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利湿 ,化瘀止痛 ,固涩止泻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下壁心肌梗塞介入与药物治疗长期疗效观察与出院指导。方法对治愈出院99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介入组49例,药物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及生活质量等。结果1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2%和18.0%,再住院率分别为20.4%和24.0%;3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3%和20.0%,再住院率分别为22.4%和24.0%。3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生存率分别是100%和98%。结论介入治疗能降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提高生存率,改善心功能,但与药物组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心绞痛的长期疗效与院外指导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药物和介入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216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介入组116例,药物组100例,随访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再住院率及生存率。结果 1年后介入组和药物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7.76%和15.00%,再住院率分别为11.21%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介入组和药物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9.48%和18.00%,再住院率分别为17.24%和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介入组和药物组生存率分别是93.97%和8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介入后通过积极、有效的院外指导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减少再住院率,但长期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