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对椎间关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椎间关节阻滞相比较,以探讨其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椎间关节阻滞;B组采用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史阻滞。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B组疗效明显好于A组(P〈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对椎间关节综合征都有良好疗效,而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6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中华医学会1981年脑血管专题会议高血压脑出血分级标准,本组共26例,男17例,女9例。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特殊症状形成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35例特殊症状老年AMI的临床资料,从年龄组成、症状体征、梗死部位、误诊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老年人因神经退行性病变,合并多种慢性病等原因极易出现特殊症状AMI,再加上医务人员专业有别,误诊率很高。结论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老年AMI临床表现多样性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心电图(DCG)自1957年面市以来,经过50年的发展,由于其无创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一些临床症状的鉴别:如心悸、胸痛、晕厥等有着特殊的价值,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检查工具。DCG也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惟一有效的检查方法。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DCG向着大容量、低重量、超长程记录及全导联、全自动化分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6.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经动态心电图检查,选择18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中青年组。分析比较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和出现的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的阵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且多合并心律失常,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检测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TNF-α、IL-10在伤后早期即明显升高。结论TNF-α和IL-10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过程,血清中TNF-α和IL-10含量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可能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通过记录日常活动、休息、情绪波动等各种状态下的心电变化情况,反映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近几年开展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各种类型心绞痛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的定性、定量、定位作用,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反映的导联基本一致,弥补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双通道和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的不足,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我院2003年3月~2006年12月对2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对其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用DCG记录96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阵次数、当时有无症状、ST段下移持续时间、发作昼夜时间规律及发作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ST段下移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46阵次,有症状发作9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5.8±12)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26.2±14)min/次,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钱春丽  栗浩  高倩 《内科》2007,2(5):770-771
12导联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AECG)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是临床常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方法。平板运动试验通过增加心肌耗氧量来反映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改变。动态心电图是通过日常活动反映心肌缺血情况。本文对这两种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