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支气管源性囊肿最常见于胸腔,发生在腹腔者罕见。我们最近在检查外院送检标本中遇到1例肠系膜支气管源性囊肿,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儿为6个月男婴,足月顺产。发现左下腹部包块2个月就诊。B超示左中腹部囊性病变,1个月后复查肿块增大而住院。患儿发育良好,一般情况佳,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在左中腹部扪及一包块,表面光滑,质软,可移动,压之患儿无反应。手术见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有一约8cm×8cm×6cm的肿物,有完整包膜,分离后切除。临床诊断:肠系膜囊肿。病理检查长卵圆形肿物1个,8cm×5cm×4cm,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有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EH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1例EHT患者的临床病史、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及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6岁,以左胸锁关节下方皮下肿块为主要表现。肿瘤包膜完整,切面以灰白色实性为主。镜下表现复杂,以束状及平行排列的梭形细胞为主,混合有上皮成分及成熟的脂肪细胞等。瘤细胞均不具异型性,也缺乏坏死。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CK阳性,灶状细胞MSA阳性,S-100蛋白、desm in、vim entin和CD34均呈阴性。结论EHT有独特的发病部位和形态学表现,对梭形细胞上皮本质的认识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3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LSAB法观察CD117、CD34、Vim、p53等标志物在43例GIST中的表达。结果GIST中CD117、CD34和Vim的阳性率分别为95.35%、67.44%和93.00%;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标志为部分病例灶状阳性。结论GIST的最好发部位为胃体,常形成肿块。组织学上类似平滑肌肿瘤或神经鞘肿瘤,CD117是较为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及病理上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 ,常常是通过对其色素的观察和认识而做出的。但是一些仅有极少或完全缺乏色素的无色素性黑色素瘤 ,极具伪装性 ,易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肿瘤 ,或将含有少量色素的其他肿瘤误认为恶性黑色素瘤 ,从而带来诊断上的延误及不适当的治疗。本文分析了 2 2例首发病变为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的组织学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形态特点的认识。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1983年 2月~ 2 0 0 0年 6月间诊断或怀疑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共 15 8例。在患者的切除标本 (原发或首…  相似文献   
5.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细胞黏附分子CD44v6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黏附分子,是分布极为广泛的一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特异性黏接,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本实验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并探讨CD44v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有密切关系。采用组织化学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对32例早期胃癌标本进行HP染色。发现32例早期胃癌一半以上合并HP感染,且HP在早期胃癌的粘液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百分比显著高于中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7.
例1,女性,30岁,于2002年6月顺娩1女婴,同年12月月经来潮,至2005年11月间较规律,当年12月月经来潮后持续20余天未净,以后月经仍不规则,2006年2月行宫腔镜检查,见宫颈管黏膜有一大小为3.5 cm×3 cm的带蒂肿物,蒂宽约1.5 cm,以"宫颈管肌瘤"于2006年2月23日入院.入院后给予钳夹摘除,病理报告"考虑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8.
结肠放线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7岁,哈萨克族,农民。主诉:右下肢发现包块1月余。查体:右下腹触及一肿块。约4cm×3cm×2cm,边界不清,不活动,质硬。X线钡餐检查提示盲肠恶性肿瘤。剖腹探查见回盲部有一肿块,约5cm×4cm,与周围肠系膜及肠管粘连成团。临床诊断:结肠回盲部癌。  相似文献   
9.
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王振华  覃健  柴敏秀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5):352-352,I092
恶性淋巴瘤累及乳腺极少见 ,而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更少见 ,其发病率约占乳腺全部恶性肿瘤的 0 12 %~0 5 %。本文通过对 12例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准。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院 1982 0 1— 2 0 0 3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与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PV9000通用型两步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zr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随着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增加,Ezr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的患者Ezr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rin和CD44v6的表达具有关联性(χ2=9.188,P=0.002,Pearson列联系数=0.304),且2者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共表达阳性者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Ezrin和CD44v6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2者相互作用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