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在炼钢连铸生产工艺约束条件下,针对多设备、多工序、以及生产类型复杂的生产环境,目前还难以在合理时间内获得最优调度解,提出了基于规则的专家调度方法、基于规划的两阶段调度方法和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混合智能调度方法,并在合理时间内得到一个有效的可行解。应用混合智能调度方法建立了智能调度架构,设计并开发了软件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国内某大型钢厂的生产调度,在缩短计划编制时间、减少钢水等待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方面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G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辅助复位治疗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术中应用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进行复位并髓内钉固定(研究组),36例术中应用有限切开复位联合其他复位方法并髓内钉固定(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Baumgaertner等及张世民等的骨折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个月。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根据Baumgaertner等及Chang等的骨折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骨折复位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用于后踝骨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后踝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选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形成骨痂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可以显著地提升手术效果、改善踝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岳恒 《中外医疗》2013,(23):139-140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科学使用及管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该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60例骨科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使用及管理的方法。结果 60例手术无一例发生感染及漏收费用。结论科学、系统的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保障手术医生和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一种实用的生物反应器,并探讨把它应用于组织工程血管(TEBV)培养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国外文献所报道的基本原理,设计一种实用的生物反应器,把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接种到管状聚乙醇酸(PGA)无纺布培养支架上,放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三维压力培养,2周后收获培养新生物,肉眼观察大体外观并拍照记录,扫描电镜检测表面形貌。结果 VSMCs在生物反应器内经2周连续培养初步形成一条血管样组织。新生组织外观光滑平整,色泽鲜亮,具有一定厚度和弹性,能自我维持管腔形态。扫描电镜显示组织含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ECM),PGA无纺布已被ECM完全包裹,管壁有未降解的PGA碎片。结论设计的生物反应器符合组织工程培养的要求,未来可以用其进行构建TEBV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赵华  岳恒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181-18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与分组:下肢多发骨折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体重42—105kg,身高151~186cm;ASAⅠ-Ⅱ级,术前评估均无脊柱外伤及畸形等硬脊膜外麻醉穿刺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在坐位下穿刺,B组(n=30)在侧卧位下穿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氧化铝熟料烧结回转窑的工艺生产过程。针对生产过程存在的大滞后、非线性和多变量强耦合等特点,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软开关控制、自适应预测控制和传统回路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策略,并基于此策略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上开发了氧化铝熟料烧结回转窑智能控制软件,成功应用于某公司氧化铝熟料烧结回转窑,实现了氧化铝熟料烧结回转窑的稳定控制。该系统投运以来可靠性高,控制效果及时、准确,具有在冶金、水泥等行业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茄科Solanaceae植物甘肃武威香瓜茄Solanum muicatum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化学成分鉴定。方法:采用95%的乙醇对香瓜茄干果进行加热提取,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然后采用薄层色谱法,正相硅胶柱色谱法,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香瓜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最终从香瓜茄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3个生物碱皂苷类化合物,2个黄酮类化合物及2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澳洲茄碱(solasonine 1),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 2),澳洲茄胺(solasodine 3),槲皮素(quercetin 4),柚皮素(naringenin 5),阿魏酸(ferulic acid 6),熊果酸(ursone 7)。结论:以上7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纯化得到,该研究为综合开发及寻找天然植物性抗炎、抗肿瘤活性物质提供一定的化学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6例成人股骨远端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分别L形钢板(30例)、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22例)、髁上交锁髓内钉(36例)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a以上,对其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短缩及畸形、步态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3种固定方法优良率分别为33%(10/30)、36%(8/22)、83%(30/36)。L形钢板与动力髁钢板相比,无显差异,两与髁上交锁髓内钉相比,后明显优于前两。结论髁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最好方法,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