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壁胸膜的通透性,胸膜腔内物质的吸收途径。方法向大鼠胸膜腔内注射示踪剂,应用光镜、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壁胸膜的物质吸收途径以及壁胸膜间皮的形态变化。结果壁胸膜表面覆盖一层连续的间皮细胞,间皮细胞按形态可分为立方形和扁平形问皮细胞,立方形间皮细胞下的结缔组织内存在大量的毛细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突起穿过间皮下结缔组织与问皮细胞相连接而形成的间皮孔,是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结论壁胸膜通过三种途径吸收物质:①间皮孔的吸收作用;②问皮细胞的吞噬作用;③通过问皮细胞间裂隙吸收。  相似文献   
2.
大鼠膈腹膜间皮通透性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腔内注射兔血液和中墨汁后,用电镜观察了大鼠膈腹膜间皮对示踪剂血细胞和碳颗粒的通透笥。在膈膜隐窝区,示踪剂经三种途径通过膈腹膜间皮。(1)间皮孔的吸收作用。示踪剂由腹膜腔经间皮孔直接进入膈毛细淋巴管,或被成纤维细胞的突起包绕。(2)间皮细胞的吞噬作用。(3)示踪剂通过间皮细胞间裂隙或细胞间连接。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大鼠膈腹膜间皮,并观察了腹膜腔内注射中国墨汁和兔血液后大鼠膈腹膜间皮的变化以及腹膜腔和间皮下毛细淋巴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鼠膈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镜观察了大鼠膈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内皮细胞较薄,无孔窗和周细胞,基底膜薄而不连续。内皮细胞间的连结有三种基本形式:重叠连结(53.2%)、端端连结(20.3%)和插入连结(12.5%)。此外,还有变异的端侧连结及连结的开放状态(>30mm)(11%),伴粘着装置的连结占5.4%。胞质内含有大量囊泡,其分布形式有:向腔面和非腔面开放,贴附于腔面和非腔面及游离于胞质中。囊泡分有衣囊泡和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采用现代研究手段酶组化、淋巴管铸型、电镜观察、图像分析以及改良的淋巴管注射法,系统地研究了胃、肠、舌、鼻、咽、卵巢、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扫描电镜为主,配合光镜,对兔、鼠膈腹膜间皮细胞进行了研究。证明间皮含大、小两种细胞,此两种细胞的形态不同,小细胞间存在与吸收功能有关的孔、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猪小肠移植时供体、受体和最佳血管的选择。方法麻醉,先后称量30头小猪及其小肠的体重与长度,测算两者比例关系;对离体小肠行造影、色料灌注、X线摄片,观测腹主动脉、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在体和离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小肠的长度平均为体长的11.5倍;小肠的重量平均为体重的2.3%。腹主动脉和肠系膜前动脉近段在体与离体灌注后血管外径分别为4.3/4.6mm和2.5/2.7mm左右,肠系膜前静脉较肠系膜前动脉粗1~2mm。肠系膜前动脉水平段分支多为6~8支。一般第5、6支最长[(20.0±7.0)mm和(22.0±8.2)mm],在体与离体血管外径分别达到1.9、2.2mm左右。结论腹主动脉、近段肠系膜前动脉及其第5、6分支水平肠系膜前动脉可以分别作为小猪全小肠和节段小肠移植的首选血管;在实行节段小肠移植时,可以利用肠管长度比例系数,进行初步筛选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8.
1.在70例胎儿及婴儿尸体上用器官内淋巴管注射的方法,观察了鼻咽部的淋巴管及其局部淋巴结。 2.在鼻咽部粘膜层具有一层毛细淋巴管网,于咽鼓管扁桃体及咽扁桃体处最为密集。粘膜层毛细淋巴管注入粘膜下淋巴管,后者汇成数条输出管。 3.从鼻咽部后壁走出的输出管注入咽后内、外侧淋巴结,或是经过颈内动、静脉的后方,注入乳突尖部深处的颈上深淋巴结。 4.从鼻咽部侧壁走出的输出管,注入颈内动、静脉出入颅底处前方的淋巴结,或向下入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及在舌动脉起点至颈总动脉分岐处之间的颈上深淋巴结。 5.咽后外侧淋巴结位于寰椎侧块高度,有1~2个;咽后内侧淋巴结紧贴咽腱膜,仅有1个。充色的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仅有一个,形体较大。  相似文献   
9.
解剖学及临床各书记载鼻咽部的淋巴管是注入咽后淋巴结或直入颈上深淋巴结,也有仅提到注入咽后淋巴结,或仅注入颈上深淋巴结。关于鼻咽部淋巴管的配布情况及其局部淋巴结的位置详细描述,则少见记载,而且意见也不一致。关于咽的淋巴系虽然有些专门研究,但关于鼻咽部的记载也不够详尽,尚未见到关于鼻咽部淋巴管的专门报道。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各省的常见疾病,于早期常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为了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我们就对鼻咽部的淋巴系做了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