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化倒水莲皂苷C对非埘称_二甲基精氨酸(ADMA)诱导的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皮细胞培养液中的slCAM-1;应用凝胶迁移率实验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кB(NF-кB)活性;采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 结果 ADMA(30 μmol/L)孵育内皮细胞(12、24、48 h)呈时间依赖性地增加细胞上清液中sICAM-1[(138.02±16.40)、(194.52±11.14)、(274.28±13.11)ng/L]和活性氧含量[(75.64±5.22)、(100.18±11.15)、(107.23±13.45)U];ADMA(3~30μmol/L)孵育内皮细胞24 h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细胞上清液中sICAM-1含量[(136.14±10.77)、(189.21±21.25)、(221.24μ23.45)ng/L];预先给予L-精氨酸0.5 mmol/L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10μmol/L可显著抑制上述效心;皂苷C(1、3、10 μmol/L)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DMA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增加[(85.33±8.68)、(70.69±7.65)、(59.12±4.15)U]、NF-κB激活及sICAM-1[(336.58±23.32)、(203.27±25.18)、(174.13±14.53)ng/L]表达,预先给予L-精氨酸(0.5 mmol/L)和PDTC(10μmol/L)可抑制ADMA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增加[(58.44±9.52)U和(54.12±4.47)U]、NF-κB激活及sICAM-1表达((132.56±12.96)ng/L和(136.17±11.18)ng/L]. 结论黄花倒水莲皂苷C可抑制ADMA所诱导的slCAM-1水平升高,该作用与抑制内皮细胞内活性氧/NF-κB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内源竞争性RNA(ceRNA)网络为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含有21个破裂脑动脉瘤和21个未破裂脑动脉瘤组织样本的数据集,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分别获得与脑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信使RNA(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GTP环化水解酶Ⅰ/四氢生物蝶呤信号通路对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调节。方法分别纳入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9例,采集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评估其迁移、增殖、黏附活性;建立裸鼠动脉损伤模型并移植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内皮祖细胞,评估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并检测内皮祖细胞GTP环化水解酶Ⅰ/四氢生物蝶呤通路及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基因干扰、基因转染或药物阻滞干预,进一步证实该信号通路对内皮祖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体外活性及体内再内皮化功能降低,且内皮祖细胞GTP环化水解酶Ⅰ/四氢生物蝶呤通路及其下游信号分子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的mRNA表达水平亦下降,而凝血酶敏感蛋白1 mRNA表达水平则升高。抑制该信号通路的表达可削弱内皮祖细胞的体外活性及再内皮化功能。结论研究证实GTP环化水解酶I/四氢生物蝶呤通路可通过凝血酶敏感蛋白1及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系统调节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及体内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与NTG耐受的关系及3,4,5,6-四羟基[口山]酮的治疗作用。方法:(1)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检测NTG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2)培养内皮细胞,测定培养液中活性氧(radical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及细胞内cGMP水平变化。结果:(1)3,4,5,6-四羟基[口山]酮可显著恢复NTG耐受血管对NTG的舒血管效应。(2)3,4,5,6-四羟基[口山]酮能显著抑制NTG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升高,3,4,5,6-四羟基[口山]酮能显著恢复NTG耐受内皮细胞的cGMP水平。结论:NTG耐受与氧化应激有关,3,4,5,6-四羟基[口山]酮有逆转NTG耐受作用,其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花倒水莲皂苷C抑制ox-LDL诱导的LOX-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相关关系。方法:80例行冠脉造影示三支主要冠脉中至少有一支狭窄9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结果: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关系(r=-0.004,P=0.974)。侧支形成不良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侧支形成良好组(P〈0.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P〈0.001,OR值0.353,95%可信区间0.201~0.620),而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抑制冠脉侧支形成。  相似文献   
6.
血管老化是冠心病、卒中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早期识别血管老化对筛选、预防及治疗相关疾病、判断预后和减少疾病负担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上大多是根据血管壁的物理性质(如硬度、弹性)来评估血管老化程度,评价方式较单一,且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因此,丰富临床检测手段,深入研究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皂苷C(R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HPLC和ELISA法分别测定人单核细胞培养液中的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结果ox-LDL(100mg/L)孵育24 h能显著增加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以及细胞上清夜中ADMA [(1.91±0.10)μmol/L]和TNF-α[(130.23±3.55)ng/L]的水平;预处理RC(1、3、10μmol/L)4 h能抑制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增加[(226±18)、(203±13)、(186±15)个/高倍视野]及ADMA[(0.69±0.06)、(0.65±0.01)、(0.55±0.07)μmol/L]和TNF-α[(150.02±6.06)、(87.08±8.12)、(80.24±3.65)ng/L]释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RC对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降低ADMA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波动性高糖对内皮细胞血管舒张因子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研究波动性与恒定性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舒张因子合成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5或20 mmol/L)与恒定性高浓度葡萄糖(20 mmol/L)环境下内皮细胞合成的血管舒张因子前列环素及一氧化氮的含量,同时观察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前列环素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稳定代谢产物,而一氧化氮及丙二醛的检测则分别应用Griess法与Schuh法。结果波动性高糖组前列环素与一氧化氮均明显低于恒定高糖组(分别为21±6 ng/L比36±8 ng/L,P<0.01;13.6±2.0mmol/L比18.2±3.7 mmol/L,P<0.001),而波动性高糖组的丙二醛则明显高于恒定性高糖组(16.5±2.7 mmol/L比13.2±2.2 mmol/L,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在体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50mg/kg)灌胃8周的方法造成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模型,治疗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10、20、40mg/kg)进行灌胃。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血中对氧磷酶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血管组织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活性;肝组织中对氧磷酶1mRNA表达水平。结果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显著抑制大鼠胸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导致大鼠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的降低,肝组织对氧磷酶1mRNA表达下调;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同时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卡托普利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损伤的大鼠胸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同时降低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维持对氧磷酶1活性、促进对氧磷酶1mRNA的表达。结论卡托普利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高蛋氨酸饮食所致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蛋氨酸通过灌胃的方法,1次.d-1,连续4周,诱导大鼠血管功能损伤,治疗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依那普利、N-乙酰半胱氨酸灌胃。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对氧磷酶(paraoxonase 1,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enzyme,SO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取胸主动脉检测由乙酰胆碱(acetylcysteine,Ach)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高蛋氨酸损伤组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显著减弱,血清中MDA浓度升高,PON1活性、血浆NO浓度与SOD活性降低;卡托普利、N-乙酰半胱氨酸和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降低MDA浓度、提高血清中的PON1活性、SOD活性和NO浓度。结论卡托普利能够改善高蛋氨酸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该作用可能与保护PON1活性及其抗氧化作用、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