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鲑鱼降钙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骨量减少的患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鲑鱼降钙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骨量减少患者的骨矿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痛的作用。 方法 选择经双能X线诊断为骨量减少的MHD患者34例,给予鲑鱼降钙素皮下注射50 U/次,每周3次,连续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腰椎、髋部骨密度参数、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以及主观骨痛评分。同时观察该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32例患者完成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2腰椎Z值(-0.44±1.82 比0.06±1.63,P = 0.016)、腰椎总体Z值(-0.90±2.15比0.08±2.05,P = 0.002)、第3腰椎T值(-2.02±2.51比1.24±2.02,P = 0.033)、腰椎总体T值(-1.98±2.20比1.26±1.88,P = 0.009)、股骨大转子Z值(-0.65±1.11比0.48±1.12,P = 0.034)、粗隆间Z值(-0.58±0.94比0.02±1.12,P = 0.006)、髋部总体Z值(-0.66±0.80比0.08±1.08,P = 0.029)及髋部总体T值(-1.72±1.53比1.06±1.58,P = 0.016)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骨痛主观评分下降41.7%(P < 0.01);6个月下降76.6%(P < 0.01);12个月时保持6个月时的水平。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5例(14.71%,5/34),头晕、颜面潮红、心慌各1例(3.13%,1/32)。 结论 骨量减少的MHD患者长期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可改善BMD;有效缓解骨痛;但对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MHD患者长期应用鲑鱼降钙素是安全的,恶心呕吐较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 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年龄、性别、绝经分组调查身高、体重、骨折、女性月经情况等资料,采用DEXA进行腰椎、股骨骨密度检测.用SSP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P<0.05);男女比较差异无明显性.腰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中青年与老年比较差异无明显性.股骨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绝经组明显高于未绝经组(P<0.01);男女比较差异无明显性. 结论 MHD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性别差异小,发病年龄较早.MHD患者股骨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更严重且骨折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水产品中香港海鸥型菌检验方法。方法:在水产品中添加香港海鸥型菌标准菌株菌液,按传统方法通过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分离,对分离出典型菌落经纯化培养后进行生化鉴定。结果:采用本方法对20份模拟污染香港海鸥型菌水产品均检出香港海鸥形菌。结论:建立的水产品中香港海鸥型菌检验方法简单,稳定重现性好,检测限为100 cfu/g,达到水产品中香港海鸥形菌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脆性骨折患病情况及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检查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10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脆性骨折患病情况,并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原发病、进入血液透析时间、女性绝经年龄等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进行腰椎、股骨BMD检测。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组年龄及进入透析时间明显高于未骨折组,体重及体重指数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组股骨及腰椎骨丢失率高于未骨折组,T-score明显低于未骨折组。骨折组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BMD明显低于未骨折组。腰椎BM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脆性骨折患病率较高,髋部骨折多见,骨丢失率增加及骨密度降低是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采用DEXA定期评价骨密度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脆性骨折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腹膜透析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透析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RBP,检测CAPD组24h腹膜透析置换液中RBP值及MHD组透析废液RBP值。结果:CAPD、MHD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RBP值分别为(74.67±17.23)mg/L、(100.84±2.95)mg/L及(37.89±3.21)mg/L,三组血清RBP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行两两比较,正常组与CAPD组、正常组与MHD组、CAPD与MH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RBP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CAPD患者血清RBP水平明显低于MHD患者;CAPD患者对于RBP的清除量和清除率明显高于MHD组,CAPD能清除血清中RBP,血液透析前后血清RBP无变化,HD对血清RBP基本无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密度(BMD)与骨矿含量(BMC)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DEXA进行腰椎、股骨BMD与BMC检测,同时按年龄、性别分组调查身高、体重、进入MHD时间等资料,进行血生化及IPTH检查。结果不同性别老年组股骨及腰椎BMC、BMD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性别中青年组股骨及腰椎BMC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女性股骨及腰椎BMC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股骨及腰椎BMD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及腰椎BMC、BMD均与年龄及校正总钙、KT/V呈负相关(P<0.05),与身高、体重及透析前血磷呈正相关(P<0.05)。与进入MHD时间及血清IPTH、血镁、血清清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血液透析患者随增龄骨量丢失较男性明显。低体重、矮身材是骨密度低的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是影响骨密度与骨矿含量的重要相关因素,其特点与健康人群及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三种方法鉴定念珠菌株的性能。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63株念珠菌,采用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三种方法进行念珠菌鉴定,以序列分析作为参考方法,比较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对于念珠菌的鉴定性能。结果(1)真菌表型鉴定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3.44%(57/61)。(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6.7%(59/61)。(3)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念珠菌生化表型鉴定可作为临床念珠菌株的常规鉴定方法,满足临床需要。当临床念珠菌株生化表型鉴定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加做质谱鉴定。有条件的实验室应首选MALDI-TOF MS质谱分析方法鉴定念珠菌以获得最大的鉴定效率,并可作为疑难菌种鉴定确诊方法。当质谱鉴定的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再用表型鉴定的方法确认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入院血压水平对心源性死亡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2015-01-2015-12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CHF患者共119例,测量并记录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依据不同血压水平进行分组,以心源性死亡为随访终点,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各组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119例CHF患者随访6个月后,心源性死亡2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的CHF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入院收缩压100~130mmHg及130mmHg者(P0.01);入院脉压35 mmHg的CHF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入院脉压35~55 mmHg及55 mmHg者(P0.0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入院时低收缩压(RR=0.891,95%CI:0.828~0.958)和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升高(RR=12.921,95%CI:2.373~70.353)是CHF患者近期发生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低收缩压是判断CHF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