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贫血的关系。方法 测定 36例SLE贫血患者血清EPO(s EPO)水平 ,分析其与血红蛋白 (Hb)的相关性。结果 SLE贫血患者s EPO水平4 4 2 ( 7 8~ 192 2 )U/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 2 ( 0 74~ 18 4 )U/L及SLE非贫血患者 6 8( 1 2~ 2 9 7)U/L ,但低于慢性失血所致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 93( 15 5~ 389 2 )U/L(P <0 0 5 )。SLE贫血组和IDA组Hb与s EPO水平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SLE贫血患者s EPO水平相对降低可能是SLE贫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意义,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对经血液分析仪监测的标本血涂片形态学观察和白细胞分类,并对收治并进行过化验的700例正常血标本和2 250例异常血标本做比较,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意义。结果:700例正常血标本中,经过涂片检查出现10例异常,其中假阴性为1.4%,2 250例异常标本经血涂片检查后出现1 062例正常,其中假阳性为47.2%,同时在血涂片中发现异常淋巴细胞、异常红细胞、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和空泡。结论:加强血涂片镜检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疾病的准确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依据,治疗前无论患者经血液分析仪分析的结果如何,都应该进行血涂片观察,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的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汕头地区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71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2013年915例临床确诊手足口病患者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其特异性EV71-IgM抗体。结果 915例血清标本中214例检出EV71-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3.39%;其中,3岁组和4岁组阳性率分别为32.98%和28.33%,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5.47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3岁组与4岁组阳性率比其他年龄组高(χ2=17.303,P〈0.05),女性3岁组阳性率明显比其他年龄组高(χ2=13.092,P〈0.05);患者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P〉0.05)。结论肠道病毒71型是汕头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建立完善的EV71病毒流行监测系统是当前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LR)CO2气腹压力、腹壁辅助切口长度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患者88例,其中51例行腹腔镜手术(LR组),腹腔镜组内根据腹壁切口长度、气腹压力又分为腹壁长切口、高压力组(LR-Ⅰ组,n=21)与短切口、低压力组(LR-Ⅱ组,n=30);37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open radical resection,OR,OR组)。采用酶联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段血浆VEGF水平,并进行组间同一时段、组内不同时段的对比。结果:术后腹壁切口平均长度方面,OR与LR组相比、LR-Ⅰ组与LR-Ⅱ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EGF水平3组患者均有所升高;自术后第3天,OR组与LR组患者同一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Ⅰ组与LR-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LR组仅术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R组术后第1天至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及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VEGF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腹腔镜组升幅低于开腹组;LR-Ⅰ组与LR-Ⅱ组的手术切口、气腹压力对VEGF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8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Ⅺ活性(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 ,并与6 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和6 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子活性水平与AMI和UAP急性期的关系。结果 AMI和UAP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 <0 .0 5 ;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ACS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2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4年至2005汕头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确诊的102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试验、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验检测,比较2种梅毒检测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102份血清中,83份血清TRUST阳性,17份经抗梅毒治疗血清TRUST阴性,TPPA试验97份血清为阳性。结论:TRUST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TPPA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菌(NG)流行株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NG的耐药性特点,为淋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106株NG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产色头孢硝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106株NG中检出97株对青霉素耐药(91.5%),由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NG(PPNG)为61株(57.5%),四环素耐药率为70.4%,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NG(TRNG)为28株,占26.4%,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2.3%,末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菌株。结论青霉素、四环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已不宜作为治疗淋病的常规药物,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733例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人类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流产、死(畸)胎、婴儿黄疸、肾炎、红斑狼疮、冠心病、糖尿病、诊断不明发热(无名热)和脑炎的关系,对以上733例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CMV感染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MV-IgM抗体。结果CMV-IgM抗体阳性率病人组24.97%(183/683),对照组1.67%(1/6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x2=16.895 P<0.001)。结论CMV感染与流产、死(畸)胎、婴儿黄疸、肾炎、红斑狼疮、冠心病、糖尿病、无名热和脑炎等疾病的部分患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9年本院下呼吸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32系统,用K-B法及VITEK32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9年我院下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12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50株:非发酵菌560株(占所有病原体的46.4%,占革兰阴性杆菌总菌株数65.9%)。非发酵菌中,排前四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5.2%)、鲍曼不动杆菌(26.3%)、嗜麦芽假单胞菌(16.4%)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5.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是为34.0%、31.0%、34.0%;洋葱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为4.7%和8.2%;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22.4%;嗜麦芽假单胞对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5%和14.1%。结论:非发酵菌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菌,而且耐药现象严重,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检验医学事业迅速发展,各种检验仪器不断进入临床检验科,在仪器配置及管理中如何讲究成本与效益,已成为检验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2001年至2004年来,我科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和扩充,业务收入逐年递增,本文从业务收入、业务支出、支出/收入比率、仪器设备折旧费、人员费、总成本(包括业务支出、仪器设备折旧费、人员费)、总成本/业务收入比率、纯收入、工作量等指标分析了2001年至2004年成本效益的变化情况。2001年仪器设备固定资产930万元,业务收入1 434.7万元,而2004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1 228万元和2 204.5万元,纯收入由2001年的820.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 260.3万元;2001年至2004年:支出/收入比率分别为23.0%、23.9%、24.7%、27.0%,总成本/收入比率分别为42.8%、42.8%、44.0%、42.8%,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56%、8.36%、7.74%和33.33%,工作量(项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9%、7.92%、5.01%、9.49%,每项次业务收入分别为3.11元、3.12元、3.20元、3.90元;10万元以上6种设备3 a(2002年至2004年)平均试剂成本为:生化仪14.43%、血球仪16.3%、细菌仪35.69%、血凝仪19.19%、特定蛋白仪72.09%、E170电化学发光仪(2004年)40.98%。体会:检验科必须开展成本核算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达到优质、高效、低耗。成本核算促进了检验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