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急性胆道感染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对128例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8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增高,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达98.6%(125例)。伴随病较多,其中以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多见。非手术治疗84例,手术治疗44例。治愈124例,死亡4例均为非手术治疗者。结论: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症状可不典型,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B超等辅助检查。治疗不论选择手术与否,必须加强对伴随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吲达帕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尿酸及血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吲达帕胺组,每组33例,分别服用氯沙坦及吲达帕胺,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坐位血压以及血尿酸与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吲达帕胺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尿酸浓度明显升高(P<0.01),血及尿β2-MG浓度无明显变化;氯沙坦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尿酸及血、尿β2-MG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沙坦和吲迭帕胺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氯沙坦既能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紊乱,又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气管插管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脑复苏 (CPCR)时早期行气管插管供氧与生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 8例实施CPCR患者根据行气管插管时间分早期气管插管组 (A组 ,n =2 5 )和非早期气管插管组 (B组 ,n =2 3) ,后者又分为 <5min组 (n =10 )、 5~10min组 (n =7)和 >10min组 (n =6 )。比较各组自主循环恢复 (ROSC)率和存活 2 4h或存活出院率。结果 :A组及B组的ROSC率、 2 4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分别为 76 0 % ,5 6 5 % (P <0 0 5 )、 4 8% ,30 4 % (P <0 0 5 )和 2 0 0 % ,8 6 % (P <0 0 5 )。B组内各组间也存在差异 ,5min内行气管插管组ROSC、 2 4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分别为 70 0 %、 4 0 0 %和 2 0 0 % ,与A组接近 (P >0 0 5 )。但 5~10min和 >10min才行气管插管组ROSC(5 7 1% ,33 3% )、 2 4h存活率 (2 8 6 % ,16 6 % )及出院存活率 (均为 0 )均低于 5min内气管插管组 (P <0 0 5 )。结论 :对于发生在医院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应在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尽早行气管插管 ,建立最有效的人工通气 ,可避免脑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 ,从而提高CPC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院时血尿酸水平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初尿酸水平与其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梗死灶直径〉2cm者居多(P〈0.05),治疗好转率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病死率高于正常尿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现行急诊管理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2001年10月开始推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于2002年6月26目正式通过ISO 9001:2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简称QMS)认证,从而把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个过程纳入ISO 9001国际质量体系运作,取得了初步效果,现就ISO 9001与现行急诊管理体制的区别做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间小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 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I);同时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厄贝沙埋SHR心肌间小血管SMCs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16周龄SHR等分为厄贝沙坦(30mg/kg/d,20w)组和非厄贝沙胆组,另选16周龄Wistar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SP免疫组化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病理检查方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水平的表达和APOI。结果:非厄贝沙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左室重量指数(LVW/BW)明显增加(P<0.05);心肌间小血管SMC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心肌细胞APOI明显增加(P<0.05,而Bax蛋白的表达两组无显著差别。厄贝沙坦组与非厄贝沙坦组比较:收缩压明显降低(P<0.01),LVW/BW明显下降(P<0.05);SMCsBcl-2蛋白的表达及心肌细胞APOI明显减少(P<0.05),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厄贝沙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Bcl-2蛋白表达和APOI无明显差别。结论:(1)SHR的小血管SMCs的凋亡受到抑制可能与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有关,而AT1R拮抗剂-厄贝沙坦可能通过促进SMCsBax蛋白达到心肌细胞亡的恢复。(2)厄贝沙坦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芯片在妇女下生殖道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590例生殖道病变患者与72例健康人下生殖道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的病毒分型。根据病理诊断分型把590例患者分为3组:宫颈糜烂组385例、尖锐湿疣组173例、宫颈癌组32例,比较各组的HPV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结果 健康人群HPV感染率为13.9%,生殖道病变组中宫颈糜烂组、尖锐湿疣组、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34.5%、70.5%、9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殖道病变组均存在HPV感染单一与多重感染,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HPV亚型感染分布不同。结论 不同生殖道病变的HPV感染率和感染类型不同,HPV基因芯片在诊治、监测和预防生殖道病变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单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钻孔引流治疗12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例患者治愈,7例复发,3例术后对侧出现硬膜下血肿,2例术后出现同侧硬膜下再出血。结论单钻孔引流术是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霞  杨锦旺  吴震  葛仁美  林小荣 《医学综述》2013,(24):4591-4592
目的观察抗菌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海安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取样分为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全程应用抗菌药物组(全程抗菌组)50例,延后应用抗菌药物组(延后抗菌组)54例,对两组的用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延后抗菌组总有效率为96.3%,全程抗菌组为9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后抗菌组的病程为(4.3±0.6)d,显著短于全程抗菌组的(5.5±0.7)d(t=9.179,P=0.001);延后抗菌组复诊率为7.4%,显著低于全程抗菌组的22.0%(χ2=4.479,P〈0.05);延后抗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全程抗菌组为26.0%,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和1周延后抗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9.4±0.7)×109/L和(6.6±0.5)×109/L、粒细胞(0.73±0.06)和(0.61±0.06)、C反应蛋白(19.1±1.8)mg/L和(7.2±0.6)mg/L比较全程抗菌组的白细胞计数(7.1±0.6)×109/L和(6.8±0.5)×109/L、粒细胞(0.60±0.06)和(0.60±0.06)、C反应蛋白(12.1±1.2)mg/L和(7.7±0.6)mg/L的改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延后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且安全性更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影响心肺复苏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并统计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急诊科或院外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经急诊科CPR成功ROSC并在急诊科观察,维持6h以上后收入我院ICU病房进一步治疗年龄大于15岁患者的资料。结果:总43例,存活出院11例,存活率25.58%;ROSC间期、瞳孔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复苏后MODS与ROSC后的预后有着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复苏后高血糖、低血压与ROSC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与ROSC后的预后关系不大(P>0.05)。结论:CPR后ROSC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ROSC间期、瞳孔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复苏后多脏器功能不全、高血糖、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