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沐舒坦雾化液在气道开放并发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杭寒皎 《护理研究》2004,18(7):612-612
气道开放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多见于长期昏迷卧床病人 ,因咳嗽反射弱 ,痰黏稠 ,不易咳出而行气道开放辅助通气 ,因呼吸道与外界相通 ,易诱发肺部感染。因此 ,如何选择雾化液、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研究的课题。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照肺部感染临床诊断标准 ,选择我院ICU90例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病人 ,其中男 60例 ,女 3 0例 ,年龄3 0岁~ 60岁 ;起病时间 7d以内。痰液黏稠 ,不易吸出 ,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菌 ,两肺听诊闻及干湿口罗音 ,胸片示肺纹理增粗 ,可见点片状阴影。将 90例病人…  相似文献   
2.
杭寒皎  叶芷彤 《吉林医学》2013,34(16):3245-3246
目的:观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和护理后,显效5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好,且安全性高,配合有效的护理能够进一步保证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杭寒皎 《全科护理》2012,10(6):481-482
[目的]改进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后复苏病人术前护理流程,减少意外拔管发生。[方法]选取入住综合ICU的术后病人3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术前护理方法。在病人复苏成功转回普通病房后进行意外拔管发生率调查。[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使用改进后的术前护理流程,能明显改善常规术前护理中的不足,有效减少意外拔管发生率,避免给病人增加伤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联合分析在脓毒血症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脓毒血症患者46例,定时进行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相关数据,同时记录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每小时尿量。根据3d后APACHEⅢ评分是否≥80,分为A组(23例)、B组(23例),比较入院时的APACHEⅢ评分,动脉血气,静脉血气。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休克,分为C组(17例)、D组(29例),比较休克前一次的动脉和静脉血气。3d后,选择生命体征平稳,疗效较好的患者,设定为E组(16例),比较每个时段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CVP、MAP、尿量变化。结果A,B二组患者入科时,APACHEⅢ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差异,但静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A—VpH(动静脉PH值差),A—VPCO2(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休克发生前血气与无休克患者比较,动脉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VpH,A—VPCO2和静咏血气分析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组患者中,随着病情好转,A—VpH,A—VPCO2和静脉氧饱和度比MAP、CVP、每小时尿量等数据更快出现改善(P〈0.05)。结论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联合分析在脓毒血症患者诊疗中,有早期判断预后,提示休克发生,快速判断疗效等几大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
沐舒坦雾化液在气道开放并发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寒皎 《护理研究》2004,18(4):612-612
气道开放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多见于长期昏迷卧床病人,因咳嗽反射弱,痰黏稠,不易咳出而行气道开放辅助通气,因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易诱发肺部感染。因此,如何选择雾化液、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案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严重脓毒症患者6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21例(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组8-16方案),B组20例(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组,4-8、4-8方案),C组25例(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组)进行不同方法的血液滤过治疗,记录开始和72 h后APACHEⅢ评分、生化指标、炎症指标的变化。记录每组患者的滤器平均使用时间、置换液使用总量、肝素使用总量、28天病死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72 h后,3组患者炎症因子、肌酐均有明显下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4 h乳酸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用量B组A组>C组(P<0.05)。血滤液体总量A组、B组间无差异,都明显小于C组;滤器平均使用时间B组>A组>C组(P<0.05)。3组患者肝素用量、72 h后的APACHEⅢ评分、28天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与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的效果相同,但相对可以节约液体用量与耗材用量,减少对血液、凝血系统的影响,其中4-8、4-8方案较8-16方案的优点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杭寒皎  叶芷彤 《吉林医学》2013,34(19):3929-3930
目的:总结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SAP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治疗方法及结果,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11例患者高浓度吸氧后ARDS症状明显改善,36例患者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通气时间48 h~22 d,平均(11.6±4.7)d,治愈35例,住院时间6~38 d,平均(17.9±6.3)d,死亡12例,死亡率25.5%。结论:针对SAP合并ARDS患者采用严密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注意体液复苏,及时缓解患者腹腔高压情况,有效地预防应用呼吸机的并发症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保证了ICU护理质量。方法使用层级护理管理,将ICU护士按照N0 N1、N2、N3、四个层级进行划分,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完善了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利用护士评分平台以及互评《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和《ICU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汇总表》,对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的评价结果与之前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使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数据对比分析,护理质量比为实施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实施后,护理质量逐年提高,夜班护理抽查抽检的不达标率由原来的两位数降到了2%,降低效果显著。结论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直接提高了护理的亲情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联合临床技能多站点式考核(OSCE)对新入职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新入职75名护士,按照年龄、学历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38名,对照组37名.对照组采用PBL带教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基于OSCE站点式考核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TRIZ理论的护理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6月我院收住院的5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TRIZ理论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服务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专业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RIZ理论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满足住院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提高医院护理服务专业水准,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