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8月~2006年8月收治的350例骨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LDVT者3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项单因素相关分析中有9项有显著性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阳性,4周内有手术史以及有外伤史。结论对上述危险因素存在的骨科住院患者,应警惕LDVT发生,如有D-二聚体测定阳性等危险因素应予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神经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261例手部肌腱、神经损伤临床资料.其中,肌腱修复225例,神经修复36例.结果手部的功能良好,肌腱活动正常,感觉良好.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8.1%.结论手部肌腱、神经损伤后早期高质量的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方法,评价其在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3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在常规椎管减压、联合应用滑脱型RF系统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融合后随访10-20个月。结果:综合30例患者临床症状和X线征象,对治疗效果作出评定,有效率达96.67%,优良率达90%。结论:滑脱型RF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手外伤的急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外伤的急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由急诊创伤外科处理的653例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肌腱伤225例,血管伤15例,神经伤36例,指骨骨折74例,掌骨骨折1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51例。结果全部肌腱伤、神经伤、指骨和(或)掌骨、腕骨骨折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优良率为80.1%。结论重视首诊的急诊医生的手外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诊治水平,尽可能一期完成皮肤、神经、血管、肌腱的修复及骨骼的解剖复位,早期完成手部功能重建,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采用防旋自锁钢板、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分别采用防旋自锁钢板(22例)、DHS(36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防旋自锁钢板组手术时间稍长,两治疗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防旋自锁钢板组术中出血量略多于DHS组,两治疗组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HS组发生术后髋内翻、肢体短缩及并发症总数多于防旋自锁钢板(P<0.05)。DHS组、防旋自锁钢板组优良率分别为82.14%、95.00%,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情况无差别;防旋自锁钢板术后并发症少、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CI)可以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神经功能的破坏性丢失,严重地影响身体多个系统,是常见的危害严重的脊柱外科疾病[1]。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先后试用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神经移植、大网膜移植、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以及应用酶制剂来抑制和消除结缔组织瘢痕等多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FG、D-二聚体测定结合危险性评估(WELLS评分分组)的方法预测下肢深静脉栓塞可行性.方法 2005年8月1日~2006年8月1日骨科住院病人64例,已排除合并有对DVT有肯定影响因素的患者.术后当天根据下肢深静脉栓塞危险度评分表(wells评分表)进行评分分组:低危组:分值<1;危险组:1≤分值≤2;高危组:2<分值.术后当天,抽静脉血进行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FG(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记录结果.术后4~7天,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记录结果.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验证、评价相关实验室测定指标结合wells评分对DVT的初步预测效果.结果 通过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得出:实验室指标结合wells评分对各组患者诊断价值的准确性评价结果分别为:64%、7 7%、9 2.5%.结论 FG、D-二聚体测定结合wells评分可用于骨科术后DVT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8.
建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预警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对下肢深静脉栓塞疾病发生的预警机制。方法对既往无血栓形成病史的下肢骨折及骨病住院病人(合并其它部位骨折者也纳入统计组)共44例,根据下肢深静脉栓塞危险度(Wells评分表)的评分和进行的实验室指标监测,分析这些指标对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对得出的统计学资料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根据危险度的评分定为高危组患者相应的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vWF)均呈阳性,且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数值与Wells评分呈正相关(可建立回归方程),予超声多普勒监测可进一步证实诊断。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处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血栓前状态(PTS),故建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警机制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立位动态腰椎侧位片在腰椎节段不稳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节段不稳中协助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自1995年以来随访资料完整的188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早期58例术前未作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A组);130例术前行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检查,其中48例同时合并腰椎节段不稳,在行后路椎间盘摘除并同时内固定与植骨融合稳定脊柱(B组);82例未发现合并腰椎节段不稳,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c组)。随访3~5年,平均4年,对3组术后复发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后复发的例数10例,复发率达17.24%;B组术后复发的例数2例,复发率4,17%;C组术后复发的例数5例,复发率6.1%;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术后复发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在腰椎节段不稳诊断中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0.
液压扩充治疗腱鞘囊肿2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腱鞘囊肿是外科门诊的常见病。临床上的治疗方法颇多,如压破疗法、强的松注射疗法、手术摘除疗法、缝扎疗法等,但效果仍不大理想,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复发、感染、留下疤痕等。作者自1992年至1998年,在外科门诊采用液压扩充治疗腱鞘囊肿248例,操作简单,无痛苦,不留手术疤痕,不感染,可反复应用,一次治愈率达87.9%,总治愈率达10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