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体检的人群1 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体检者手部骨质,并收集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水平、血糖、血压及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结果 204例患有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7. 9%(204/1 138),随着年龄增长男女骨质疏松检出率逐渐升高,当年龄≥50岁,男性骨质疏松率为19. 0%(74/389),女性骨质疏松率为35. 9%(88/245),男女骨质疏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骨质疏松症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收缩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碱性磷酸酶水平高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沈阳地区人群年龄大、碱性磷酸酶水平高是骨质疏松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耳鼻咽喉原发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是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喉神经内分泌癌更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喉神经内分泌癌报告如下。 患者,男,46岁。主诉声嘶30年余,加重4个月,于2005年2月25日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呼吸、吞咽困难,无刺激性咳嗽、痰血,无发热等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3.
罗通定协同哌替啶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通定与阈下剂量哌替啶合用后对哌替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罗通定组、哌替啶组及二药合用组,用热板法观察、比较3组小鼠的痛阈变化。结果罗通定与阈下剂量哌替啶配伍可显著提高小鼠痛阈。结论罗通定与阈下剂量哌替啶合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从而减少哌替啶的用量,降低其药物依赖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
杨腾飞  张伟  丁振兴  王欣欣 《中国药房》2011,(15):1423-1425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公开发表的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采用RevMan 4.2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资料,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01,95%C(I2.80,5.76)];治疗后2组心电图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0,95%C(I1.98,3.4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胃癌外科诊治中多发胃癌的诊断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13例胃癌中11例多发胃癌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 11例胃多发癌患者主癌灶<5 cm 3例,≥5cm 8例.主副癌处于同一区域4例,处于不同区域者7例.行远端胃切除5例,近端胃切除1例,全胃切除5例(联合脾脏切除1例).主癌和副癌组织学分型相同者4例,分型不同者7例.主癌和副癌大体类型相同者6例,不同者5例.结论 内镜、放射科、外科、病理科等相关医师应认识胃多发癌并予重视,避免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VEGF—C和VEGF—D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具有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管增殖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构建布有甲状腺正常组织、腺瘤组织、有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组织共71例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C、VEGF—D的表达。结果:VEGF-C和VEGF-D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癌(P〈0.05)和良性甲状腺腺瘤(P〈0.0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质内。VEGF—C、VEGF-D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VEGF-C,D通过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淋巴管生成,有利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对I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期胃癌手术患者126例,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利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第4天两组患者HOMA-IR、FBG、FIN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术前FBG、FINS、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4天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术后HOMA-IR,减轻IR程度,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在不同加载质量和牵引角度时颈部肌肉表面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信号的变化特点,并与Any Body软件颈椎建模仿真所得的相关肌肉力活性变化特点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合理性。方法选取10例青年志愿者,行仰卧位颈椎牵引,JE-TB0810表面肌电仪测试颈部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EMG信号,利用平均肌电值(average EMG,A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分析颈部EMG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斜方肌上部和胸锁乳突肌AEMG均随着加载质量和牵引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方肌上部AEMG较胸锁乳突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肌肉在不同牵引角度和加载质量下M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与颈椎牵引建模仿真所得斜方肌上部和胸锁乳突肌肌肉力活性特点相符。结论仿真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临床上可根据颈部肌肉的兴奋程度和疲劳时间合理施加牵引重量,既达到治疗效果,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为颈椎牵引设备的进一步研制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高温作业所致工人心电图异常改变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1990年至2009年5月公开发表的研究高温作业和心电图异常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数据,而后采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温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6,95%CI(2.37,3.20),P<0.00001]。高温作业对工人心电图的左室高电压[OR=3.49,95%CI(2.83,4.31),P<0.00001]、窦性心律过缓[OR=2.83,95%CI(2.33,3.43),P<0.00001]、ST-T段改变[OR=2.63,95%CI(1.48,4.68),P=0.00010]有显著影响,说明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过缓、ST-T段改变等异常心电图改变是监测高温工作人员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指标。结论高温作业会使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加强对高温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测和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呼吸事件与继之发生的低氧血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夜间打鼾并疑有睡眠呼吸障碍者45例,分为4组:正常打鼾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填写Epworth嗜睡问卷,并进行整夜睡眠监测,记录各项睡眠参数及每次睡眠呼吸事件开始至随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时间,定义为氧减延迟时间。结果:45例患者均发生了阻塞性睡眠呼吸事件。中度OSAHS组的平均氧减延迟时间大于正常打鼾组(P〈0.05)和轻度OSAHS组(P〈0.05),重度OSAHS组的平均氧减延迟时间也大于正常打鼾组(P〈0.01)和轻度OSAHS组(P〈0.01),而正常打鼾组和轻度OSAHS组间(P〉0.05)、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氧减延迟时间与呼吸暂停指数(AHI)呈线性正相关(r=0.60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呈线性负相关(r=-0.543,P〈0.01);平均氧减延迟时间与Epworth问卷前7项总分(ESS7)的相关性(r=0.689,P〈0.01)高于AHI、LSaO2与ESS7的相关性(r=0.486,P〈0.01;r=-0.422,P〈0.01)。结论:氧减延迟时间是描述血氧变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事件敏感性的指标,本研究中、重度OSAHS患者平均氧减延迟时间较正常打鼾者和轻度OSAHS患者明显延长;平均氧减延迟时间分别与AHI、LSaO2密切相关;其与ESS7的相关性大于AHI、LSaO2与ESS7的相关性,提示平均氧减延迟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反映患者白天嗜睡程度方面优于AHI和LSa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