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基于“肠-脑”轴探讨化痰通络汤(HTTL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和肠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TTLD高、中、低剂量组(28.66,14.33,7.16 g·kg-1),依达拉奉(4 g·kg-1)+丁酸梭菌(5.0×108 cfu·mL-1)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灌胃给药HTTL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损伤,小肠推进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肠道动力的影响,十二指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检测评价肠黏膜细胞损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LP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十二指肠的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TTLD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梗死灶,脑梗死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以HTTLD高剂量组的效应最佳,且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小肠推进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能显著升高小肠推进率(P<0.01),以HTTLD高剂量效应最佳,且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十二指肠黏膜可见明显损伤,各给药组黏膜损伤情况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TTLD低、中、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上调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P<0.05,P<0.01),以高剂量组的效应最为显著。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D-LAC,DAO,LPS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D-LAC,DA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HTTLD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LPS含量(P<0.05,P<0.01),且HTTLD高剂量组的作用最明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受损、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同时肠道黏膜损伤、肠道蠕动减弱和肠道黏膜屏障破坏。HTTLD能减少脑组织和胃肠道黏膜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胃肠道动力、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代谢产物和毒物的释放,从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肠”轴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刘晓丹  杨筱倩  唐三  丁煌  黄小平  邓常清 《中草药》2019,50(7):1649-1656
目的探讨冰片是否具有促进黄芪甲苷(AST IV)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透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组、AST IV组、PNS组、AST IV+PNS组、冰片+AST IV+PNS组,制备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大鼠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小脑中AST IV和PNS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 AST IV无论是单用还是与PNS、冰片配伍,其口服后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中AST IV含量显著增加。PNS单用,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患侧小脑。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b1含量显著增加,使健侧和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g1含量增加,使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及小脑中三七皂苷R1含量增加。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ST IV与PNS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和小脑均有一定的分布。AST IV单用时,AST IV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PNS单用时,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小脑。冰片与AST IV、PNS合用后,能促进AST IV及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向大脑皮层富集,尤其是向缺血再灌注侧大脑皮层富集;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AST IV,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的吸收,尤其是在患侧大脑皮层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唐三  丁煌  杨筱倩  陈仙蕾  黄小平  邓常清 《中草药》2019,50(18):4389-4397
目的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转运蛋白角度探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s IV,AST IV)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在脑缺血再灌注状态下促进药物成分入脑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g给予冰片、AST IV、PNS及其配伍药物,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损伤,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外排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1,MRP-1)、MRP-2、MRP-4、MRP-5及摄取蛋白有机阳离子转运体3(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3,OCT3)、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rganicaniontransportingpolypeptides-2,OATP-2)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法检测脑组织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mdr1a、mdr1b和mrp-1、mrp-2、mrp-4、mrp-5 mRNA表达。结果 TTC染色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梗死灶。各药物能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ASTIV+PNS的效应强于AST IV与PNS单用,冰片+AST IV+PNS的效应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IV+PNS。外排蛋白和基因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P-gp、MRP-1、MRP-2、MRP-4、MRP-5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冰片能显著下调大鼠脑组织P-gp、MRP-2、MRP-4蛋白表达水平,PNS能显著下调MRP-4、MRP-5蛋白表达水平,AST IV、AST IV+PNS与冰片+AST IV+PNS能显著下调P-gp、MRP-2、MRP-4、MRP-5蛋白表达水平,且冰片+AST IV+PNS的效应显著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IV+PNS,AST IV+PNS的效应显著强于AST IV或PNS单用。基因表达结果与蛋白表达结果类似。摄取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OCT-3蛋白表达在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变化均不明显,而模型组OAT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NS、AST IV+PNS及冰片+AST IV+PNS能显著上调OATP-2蛋白表达水平,且AST IV+PNS的效应显著强于AST IV、PNS单用,冰片+ASTIV+PNS的效应显著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IV+PNS。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BBB的主要外排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强,而摄取蛋白OATP-2表达显著降低。冰片配伍AST IV及PNS后,能增强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BBB中外排蛋白P-gp、MRP-2、MRP-4、MRP-5和相应基因表达,同时上调摄取蛋白OATP-2表达,促使脑组织中冰片、AST IV及PNS有效成分的吸收与富集而发挥药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观察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并通过PI3KⅠ/Akt/m TOR和PI3KⅢ/beclin-1/Bcl-2信号通路研究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的作用机制。结果:氧糖剥夺2 h复糖复氧24 h后,PC12细胞内LC3-Ⅱ/LC3-Ⅰ蛋白比值增加。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及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均能下调OGD/R后PC12细胞LC3-Ⅱ/LC3-Ⅰ蛋白比值,且配伍组的效应强于药物单用组。机制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g1单用及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能升高PI3KⅠ、Akt、m TOR蛋白磷酸化水平,配伍的效应强于药物单用;黄芪甲苷单用及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均能抑制PI3KⅢ、beclin-1蛋白表达,而配伍还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且配伍的效应强于药物单用组。结论:PC12细胞在缺糖缺氧2 h再复糖复氧24 h后,细胞出现自噬;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均能减轻OGD/R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且2者配伍对细胞自噬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Ⅰ/Akt/m TOR和PI3KⅢ/beclin-1/Bcl-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C12细胞OGD/R后自噬与损伤的经时性变化以及黄芪甲苷的干预效应。方法:探讨PC12细胞OGD/R后不同时间自噬的变化及与细胞损伤的关系,初步确定细胞发生自噬性损伤的时间点,再制作PC12细胞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研究黄芪甲苷抗自噬性损伤的作用。结果:复糖复氧6~36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用3-MA预处理后,可使复糖复氧6~12 h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复糖复氧后24~36 h相反。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复糖复氧后6 h LC3、LC3-Ⅱ/LC3-Ⅰ比值增加,至24 h达高峰;p62蛋白表达随再复糖复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黄芪甲苷对OGD 2 h复糖复氧24 h的PC12细胞自噬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C12在在OGD复糖复氧6~12 h,自噬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而在24~36 h后加重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诱导的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对受损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黄芪甲苷(ASTⅣ)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从4种主要有效成分ASTⅣ、人参皂苷Rg1(Rg1)、人参皂苷Rb_1(Rb_1)、三七皂苷R1(R1)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探讨二者协同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病理形态学指标综合评价ASTⅣ和PNS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效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ASTⅣ,Rg1,Rb_1,R1的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ASTⅣ和PNS配伍后主要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变化。结果发现ASTⅣ,PNS单用及其配伍可以缩小大鼠脑梗死面积,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行为学评分,改善脑缺血后病理形态变化,ASTⅣ和PNS配伍的效应强于二者单用。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ASTⅣ和PNS配伍后,ASTⅣ,Rg1,Rb_1,R1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平均驻留时间MRT0-t延长,达峰浓度(Cmax)显著增加,表观分布容积(Vz/F)减少,且体内清除速率显著减慢。表明ASTⅣ和PNS配伍具有协同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且二者配伍可使主要有效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发生改变,提示其机制可能是ASTⅣ和PNS配伍后,可在脑缺血状态下延长药物的体内滞留时间,使生物利用度增加,达到增强药效、延长药效、发挥协同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肠道菌群探讨化痰通络汤抗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化痰通络汤高剂量组(28.66 g/kg)、化痰通络汤中剂量组(14.33 g/kg)、化痰通络汤低剂量组(7.16 g/kg)、阳性对照组(依达拉奉4 g/kg+丁酸梭菌5.0×108cfu/mL),每组5只。采用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给药组在造模前2 h灌胃给药,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于再灌注后24 h后取脑组织和新鲜结肠粪便,氯化三苯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16S r RNA测序检测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TTC染色显示,脑I/R后大鼠出现脑梗死灶,与模型组比较,化痰通络汤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减轻脑梗死体积,减少梗死率,且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P<0.01)。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痰通络汤中、高剂量组...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日益增多。CSVD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常见慢性病,病因广泛,病机复杂,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损伤,不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还威胁到了患者生命健康,给老龄化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为了提高对CSVD的认识,本文主要对近年来CSVD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