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3种灸法(温和灸、直接灸和隔姜灸)对实验性RA模型的抗炎效应,比较研究不同灸法对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RA模型组、温和灸组、直接灸组、隔姜灸组,8只动物/组。注射FCA造模后第7 d开始分别用温和灸、直接灸、隔姜灸3种不同方法施灸家兔"足三里"、"肾俞"2穴,两侧交替进行,治疗1次/d,6 d为1疗程,共计3个疗程。于造模前、造模后7 d及治疗后7、14、21 d测量各组家兔双后肢膝关节周长,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HSP70的含量。结果:温和灸、直接灸和隔姜灸均能明显降低家兔左右膝关节周长(P0.01),隔姜灸作用优于温和灸和直接灸(P0.05);与对照组比较,RA模型组关节滑膜组织HSP70积分光密度值增高(P0.05);与RA模型组比较,各艾灸组滑膜组织HSP70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增加(P0.01),隔姜灸组较温和灸组、直接灸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灸法对实验性RA均有良好的抗炎效应,以隔姜灸作用更为突出;不同灸法均可诱导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组织HSP70大量表达,以隔姜灸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不同灸法(温和灸、直接灸和隔姜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关节滑膜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温和灸组、直接灸组、隔姜灸组,用福氏完全佐剂塑造实验型RA模型,造模后第7天开始分别温和灸、直接灸、隔姜灸"肾俞""足三里"穴进行治疗,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NF-κBp65、NF-κBp50、IKK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RA模型组关节滑膜组织NF-κBp65、NF-κBp50、IKK积分灰度值显著增高(P<0.01);与RA模型组比较,各艾灸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滑膜组织NF-κBp65、NF-κBp50、IKK积分灰度值(P<0.01),且隔姜灸组与温和灸组、直接灸组比较降低幅度最大(P<0.05)。结论不同灸法对实验性RA滑膜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隔姜灸作用更为明显;艾灸可能通过降低IKK活性对NF-κB通路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实验性RA模型关节滑膜液中炎症因子IL-6、IL-8、MCP-1表达的影响,探索不同灸法治疗实验性RA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体重(2.5±0.25)kg,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直接灸治疗组、隔姜灸治疗组、温和灸治疗组,每组8只日本大耳兔。采用福氏完全佐剂塑造实验性RA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分别用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3种不同方法施灸日本大耳兔"肾俞"、"足三里"穴各5壮,两侧交替进行,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均能明显降低RA模型动物关节滑膜液中IL-6、IL-8、MCP-1含量(P0.05,0.01),其中尤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明显。结论:不同灸法治疗实验性RA均有明显的抗炎效应,且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显著;不同灸法抑制IL-6、IL-8、MCP-1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神经肌电检测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的特异性联系.方法:将1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合谷穴区组、后溪穴区组、外关穴区组,每组6只.在生理状态下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及口轮匝肌的肌电活动,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合谷”穴使额肌肌电的潜伏期降低(P<0.01),峰峰值、面积增高(P<0.05,P<0.01);颧肌肌电的面积增高(P<0.01),峰峰值升高(P<0.05)、潜伏期降低(P<0.05);口轮匝肌肌电的频率增高(P<0.01),潜伏期降低(P<0.01);针刺“合谷”穴前后额肌、颧肌、口轮匝肌的肌电频率、峰峰值、面积及潜伏期变化率明显高于针刺“后溪”“外关”穴(P<0.05,P<0.01).结论: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之间存在相对特异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腧穴针刺联合益气逐瘀汤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0)和针药结合组(n=30)。常规组给予益气逐瘀汤,针药结合组给予腧穴针刺联合益气逐瘀汤。比较两组术后1 d、2 d、3 d、5 d、7 d疼痛程度,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治疗前、治疗1周后胃肠激素、免疫功能。结果:术后2 d、3 d、5 d、7 d,针药结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术后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胃饥饿素(Ghrelin)、胃动素(MTL)水平均升高,针药结合组Ghrelin、MTL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CD3+CD4+T细胞、CD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脾肾阳虚分型辨证治疗失眠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临床对治疗失眠多个证型疗效观察及思考,总结出失眠多个证型皆可从脾肾阳虚论治的理论依据。结论:从脾肾阳虚治疗失眠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佳,极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典型病案为例,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指出脾胃不和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总结"梅花灸"配合足三里治疗脾胃虚寒型失眠的经验,旨在拓宽临床上治疗此型失眠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关节滑膜液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灸法治疗实验性RA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姜灸组及温和灸组,每组8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复制实验性RA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分别用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施灸"肾俞""足三里"穴各5壮,两侧交替进行,每日1次,6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在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及治疗第7、14、21天分别测量各组后肢的左、右膝关节周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滑膜液中IL-1、TNF-α的含量。结果: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均能明显降低RA白兔左、右膝关节周长(P<0.01),其中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明显(P<0.05);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均能明显降低RA模型动物关节滑膜液中IL-1、TNF-α含量(P<0.01,P<0.05),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灸法治疗实验性RA均有明显的抗炎效应,且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显著;不同灸法抑制IL-1、TNF-α炎性反应因子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是免疫反应的调节枢纽,可以在不同水平控制炎症反应。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一条具有拮抗炎症反应作用的通路,该通路由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及受体所构成,称为胆碱能抗炎通路。胆碱能抗炎通路是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它的激活可以有效减少多种促炎因子的释放,对全身和局部炎症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调节因子功能和炎症反应提供了可能的有利途径。针灸疗法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并能有效地抗击炎症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辅助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针灸的抗炎作用与胆碱能抗炎通路存在联系,这可能为阐明针灸穴位的免疫调节作用提供基础,同时,有助于阐明针灸穴位抗击炎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在体阻断SOCS1、PIAS1、PTPN22在RA动物模型的表达,研究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液EGF、FGF含量的影响及其SOCS1、PIAS1、PTPN22调控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SOCS1基因干扰组、艾灸+PTPN22基因干扰组、艾灸+PIAS1基因干扰组,6只动物/组。按0.5 m L/kg体质量剂量,将福氏完全佐剂平均注入模型组、艾灸各组动物的双后膝关节腔内(对照组动物同法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运用慢病毒介导的SOCS1、PTPN22、PIAS1 RNAi作为干预手段,麦粒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实验性RA(5壮/(穴·天),6 d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ELISA法测定艾灸对关节滑膜液EGF、FGF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GF、FGF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EGF、FGF含量显著降低(P0.01);SOCS1干扰组、PTPN22干扰组、PIAS1干扰组与艾灸组比较,下调EGF、FGF含量效果不及艾灸组(P0.05)。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穴可显著降低实验性RA家兔滑膜液相关细胞因子EGF、FGF的含量,但在SOCS1、PTPN22、PIAS1被干扰的情况下其作用显著降低,提示SOCS1、PTPN22、PIAS1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负反馈调控可能与艾灸抑制实验性RA滑膜细胞的异常分泌功能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