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制备来源于人外周血并转染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基因的冻融树突状细胞(DC)疫苗,检测其细胞形态。转染情况及体外诱导的免疫效应。方法:细胞因子扩增人外周血DC,低温-70℃冻存;Lipofectamine转染HPV16 E6制备DC疫苗。动态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6分子表达,体外诱导并测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转染E6基因的人外周血冻融DC呈形态迥异的多突起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E6蛋白表达阳性;MTT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CaSKIi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新鲜DC疫苗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历基因的人外周血冻融DC疫苗保持了功能成熟DC的形态特征,且内源性表达E6蛋白,并在体外诱导出高效特异性的抗宫颈癌免疫反应,为宫颈癌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疫苗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2008分期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志雄  杨智宁  詹益州  谢文佳  李国文  冯会亭 《癌症》2009,28(10):1029-103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2008分期自推出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半年,其分期标准以及对某些解剖结构的定义有别于鼻咽癌’92分期和UICC2002分期。本文旨在从MRI影像学的角度,探讨鼻咽癌2008分期标准的合理性,提出2008分期中没有涉及或明确定义的分期因素,分析2008分期是否使病例期别分布产生变化。方法:收集17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MRI资料,按各个分期标准中提及的所有解剖部位,分别标记受侵犯与否,按2008分期标准,鼻腔和鼻咽的分界为双侧上颌窦后壁的连线。结果:口咽、鼻腔、软腭、椎前肌、茎突后间隙、颅内、眼眶和第1、2颈椎100%,翼内肌、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95%以上合并同期别或更高期别T因素。本组76.3%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Ⅱb区占91.9%;64.4%病例有咽后淋巴结转移,其中90.4%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3cm的有3例,按2008分期分别为T4N3M0、T2N1aM0、T4N1bM0。全组淋巴结包膜外侵犯63例,双侧颈淋巴结转移77例,这两项在相同最大横径和最长纵径中的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腮腺淋巴结转移中(6.2%)1例为N0,1例为N1a,其余9例合并N1b以上的淋巴结转移。2008分期、UICC和’92分期的晚期病例分别为81.4%、78.5%和75.7%。结论:2008分期对鼻咽和鼻腔的分界定义偏前,以及将翼内肌列为T3,有其合理性;翼内肌和翼外肌之间的间隙受侵,应该给予明确定义;咽后淋巴结〉3cm,不论大小、侧数一律归为N1a.是合理可行的:淋巴结最大横径或最长纵径可能跟预后无关:淋巴结转移跨区时应该明确定义;腮腺淋巴结转移和耳前(咬肌前)淋巴结转移需要明确N分期归属;使用2008分期,对病例的分期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 SIB-IMRT)分割剂量2.33 Gy与2.20 Gy治疗鼻咽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比较采用SIB-IMRT分割剂量2.20 Gy/总剂量70.40 Gy(2.20组)与分割剂量2.33 Gy/总剂量69.90 Gy(2.33组)治疗鼻咽癌的近期不良反应、近远期疗效。结果2.20组112例,2.33组105例,中位随访分别为23、24个月,两组3~4级放射性皮肤、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为3.57%和7.62%( P=0.19)及5.36%和11.43%(P=0.08);治疗结束时局部和区域完全缓解率为66.07%、70.47%(P=0.49)。两组1、2、3年的局部控制率为100%、97%、93%和100%、98%、98%(P=0.23);区域控制率为100%、98%、98%和98%、98%、98%(P=0.90);无远处转移控制率为94%、89%、89%和96%、90%、90%( P=0.82);总生存率为97%、94%、94%和99%、92%、85%( P=0.38)。结论 SIB-IMRT分割剂量2.33 Gy与2.20 Gy的放疗方案疗效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调强放疗临床Ⅲ期鼻咽癌的生存分析中探讨第8版AJCC/UICC鼻咽癌分期系统。方法 2008-2014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首次治疗的 1351例鼻咽癌患者中按第7、8版标准重新分期,确定Ⅲ期患者分别为742、784例,将其各自分为3个亚组:T3N0-1期为 G1(226、245例),T1-2N2期为 G2(180、187例),T3N2期为G3(336、352例)。Kaplan-Meier法分别计算3个组 5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并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第8版病例中93.6%与第7版的相同。第8版与第7版总体的OS、PFS、DMFS、LRRFS分别为84.8%与85.4%、76.2%与77.0%、80.4%与81.3%、89.8%与90.6%(P均>0.05)。第8版分期3个亚组的OS、PFS和DMFS均不同(P均<0.001);G1与 G2、G1与G3也不同(P均<0.05),G2与G3间相近(P=0.183、0.310、0.248)。结论 第8版AJCC/UICC分期系统对临床Ⅲ期病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终点相对于第7版变化不大,亚组间仍有明显的组内生存风险分布差异,其中N2对Ⅲ期患者的生存风险评估起到主要作用。可能在IMRT联合化疗时代局部肿瘤对预后的影响已经减弱,第8版分期系统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疗剂量与鼻咽癌患者胸锁乳突肌体积及晚反应关系。方法 对2010-2014年间收治的38例鼻咽癌患者的胸锁乳突肌以环状软骨下缘分为上下颈部,根据CTV2处方剂量0、54、60 Gy分为1、2、3组。放疗剂量学参数包括整条肌肉和上下颈部的Dmean、V66、V60。在TPS的CT图像中分别勾画疗前和疗后6、12、18个月胸锁乳突肌轮廓并计算体积,在C3-C4、C4-C5、C5-C6、C6-C7椎间盘水平分别测量并记录胸锁乳突肌前后径及左右径。颈部皮肤、胸锁乳突肌晚反应采用CTCAE4.0标准记录。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法;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样本率比较;采用Spearman法行相关分析。结果 疗后6、12、18个月SM体积变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疗后12、18个月胸锁乳突肌体积较疗前明显减小(P=0.000、0.000),且体积萎缩百分比与≥V66有明显相关性(P=0.015、0.020)。疗后18个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与上颈部V60呈明显相关性(P=0.030);颈部皮肤纤维化与上颈部Dmean、V60呈明显相关性(P=0.029、0.005)。结论 放疗计划优化中应尽量提高剂量均匀度,以避免颈部皮肤及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70岁及以上老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探讨老年鼻咽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该院初次住院的93例70岁及以上老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1、3、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7%、55.1%、38.9%和24.2%,1、3、5和10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81.7%、59.0%、49.4%和49.4%.单因素分析显示颅底骨质侵犯、颅神经侵犯、临床分期、鼻咽病灶剂量对预后有影响(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颅神经侵犯、鼻咽病灶剂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治疗是提高治疗老年人鼻咽癌疗效的关键,老年人定期体检可以将鼻咽部检查作为一项常规项目.放疗是老年人鼻咽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鼻咽癌根治剂量应达66 Gy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复方阿米卡星洗剂,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方法:取阿米卡星与地塞米松磷酸钠2种主药,制备复方阿米卡星洗剂;采用染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阿米卡星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并通过高温、加速、长期试验对该洗剂进行了稳定性考察。结果:阿米卡星检测质量浓度在0.2~0.7mg/m(lr=0.9993)范围内、地塞米松磷酸钠在5~25μg/ml(r=0.9999)范围内均与其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4%(RSD=0.81%,n=9)、101.42%(RSD=0.63%,n=9);样品在稳定性考察期内,性状、主药含量均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制剂制备及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质量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诊伴单纯骨转移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997—2015年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首诊伴单纯骨转移鼻咽癌患者,49接受放化疗。Kanplan-Meier法计算OS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95.3个月,1、2、3、5年OS率分别为53%、38%、21%、15%,中位OS期13.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脊柱转移、骨转移数目、疗前LDH水平、原发病灶放疗技术、放疗剂量、原发病灶近期疗效均是影响OS期因素(P=0.02、0.01、0.00、0.02、0.02、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数目≤3个、原发病灶放疗剂量>65 Gy、IMRT技术是影响OS期的因素(P=0.03、0.02、0.04)。结论 对于骨转移数目≤3个的首诊伴单纯骨转移鼻咽癌患者,应予以积极治疗,包括采用IMRT技术、原发病灶放疗剂量>65 Gy,以争取原发病灶的近期疗效达到CR,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