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腔镜阑尾切除术(single-site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SSLA)与三孔腔镜阑尾切除术(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CLA)的近期手术效果,以评估SSLA手术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SSLA的1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接受CLA的39例急性阑尾炎病人作为对照.SSLA采用自制手术通道和常规器械.2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症、阑尾炎临床病理分型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所有SSLA与CLA手术均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或增加穿刺孔.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利用自制通道和常规器械的SSLA的近期手术效果与CLA无差异,SSLA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全程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通过肩关节镜下应用缝合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65例,其中48例获得随访,以其为研究对象。本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3-65岁,平均51.8岁。左肩17例,右肩31例。除外标准:肩袖撕裂为小撕裂、大撕裂、巨大撕裂或涉及肩胛下肌撕裂及盂唇撕裂需修复的病例。全部采用侧卧位,全麻后应用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术后悬吊制动,进行统一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通过关节镜治疗后,获得随访7-18月(平均12个月)后,其中27例患者在术后3-18月后再次行核磁检查证实肌腱撕裂处愈合。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3.4±2.8(8-22)分,术后评分33.7±4.3(28-34)分,研究分析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别有优43例,良4例,可1例,差0例。最终达到97.9%的优良率。结论:肩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波及胫骨平台长段胫骨的外科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利用AO胫骨近端微创内固定系统9孔、13孔钢板固定范围长,同时又可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治疗波及胫骨平台长段胫骨骨折17例,随访16例,包括X线摄片和膝关节功能的评分。结果全部患者被随访至骨折愈合。没有固定的丢失和骨折的不愈合,没有钢板和螺钉的变形,没有软组织的感染。关节功能根据l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LISS内固定系统在不需要额外保持骨折中间稳定的情况下,便能成功地治疗波及胫骨平台长段胫骨骨折,取得较好的功能结果和较低的并发症。LISS对于波及胫骨平台长段胫骨骨折提供了稳定的固定、较高的愈合率、较低的创伤。此项技术成功运用新的外科原理,解决了波及胫骨平台长段胫骨骨折的固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跟外侧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解剖观察跟骨外侧皮肤的血供,了解跟外侧动脉的影响.方法 人体下肢常规防腐动脉内红色乳胶灌注标本解剖观察跟骨外侧动脉的来源、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 跟外侧动脉在外踝尖上方12~34mm处来自腓动脉发出,向后下方迂曲走形,在跟骨结节水平距跟腱前缘距离6~15mm,转而向下方,与足底垂直走形,在足后跟转而向前,通向第五跖骨基底.跟外侧动脉在外踝尖后下方和下方沿跟骨外侧壁迂曲行进,发出分支支配跟外侧皮肤血运,到第V跖骨基底附近与跗外侧动脉形成血管网.结论 跟外侧动脉在跟骨外侧位置恒定,主干清晰,是支配跟骨外侧皮肤血运的主要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和短肽肠内营养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添加益生菌、谷氨酰胺和深海鱼油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34例,普通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术后7d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HOMA.IR)、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并观察院内感染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7d,治疗组空腹胰岛素和In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4±3.7)mU/L比(13.7±5.4)mU/L(P〈0.05)和1.1±0.2比1.7±0.4(P〈0.05);治疗组CD4+[(45.2±5.4)%]、CD4/CD8(2.1±0.3)及NK细胞计数[(19.5±6.6)%]明显高于对照组[(38.1±2.9)%、1.6±0.2及(15.4±5.6)%,均P〈0.05]。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6.1%(2/33)比17.6%(6/34),P〉0.05]和肠功能恢复时间[(69.3±9.5)h比(70.1±11.6)h,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17±3.8)d比(21±4.2)d,P〈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免疫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跟骨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19~60岁,平均38.9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5例,Ⅲ型22例,Ⅳ型3例。应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或"V"形切口进入,采用锁定接骨板,所有手术均未植骨。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18.2个月。以患者最近一次临床随访为准,术后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优35例,良13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6.0%。Bo。hler′s角术后1年丢失角度为(3.32±1.2)°,并发症方面,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皮肤延迟愈合11例,占22.0%。手术时间(67.43±8.11)min。结论跟骨锁定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更稳定、更坚强,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弹力袜防治围生期血栓性疾病及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7年4月来本院产科备产的足月产妇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生期治疗与弹力袜防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防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围生期血栓性疾病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后PLT、TT、PT以及APT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生期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为14.29%(10/7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3%(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弹力袜可有效防治围生期血栓性疾病,对产妇凝血功能影响较少,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撬拨复位结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舌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2例90足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舌型跟骨骨折分为两组,应用接骨板内固定为观察组,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Bohler角矫正情况、骨折愈合时间、1年后Bohler角丢失情况、关节面复位程度、随访伤口的感染率、皮肤坏死情况。结果随访1~3年,平均1.8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骨折愈合时间、Bohler角矫正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美国足踝协会后足评分(AOFAS)进行功能评定,观察组的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同时出现皮缘坏死概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接骨板内固定可以早期进行距下关节功能锻炼,在关节面复位,维持跟骨高度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反复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方法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68例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病史特点,进一步筛查出反复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结果有无盆腔炎、流产史、反复流产史、节育环的运用及输卵管病变的患者问,反复异位妊娠发生例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53、7.634、15.349、6.361;P=0.005、0.011、0.000、0.036)。进一步对反复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盆腔炎、反复流产史及输卵管病理改变是反复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OR:8.831、9.086、27.01l;P=0.018、0.032、0.012)。结论当面对异位妊娠患者时,临床工作者应评估反复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降低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提高育龄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