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洛因依赖逐年变化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1995年至2004年开始吸海洛因成瘾的人口学特征。结果:吸毒人群结构比例在近10年发生了如下变化:女性比例明显增多,而周围少数民族进入我市成为吸毒的另一主要群体;吸毒职业以个体经营、无业人员和服务人员向多元化转变,尤其是农民、干部增多值得关注;低文化程度为主向高文化程度扩展;年龄有低龄化蔓延趋势;吸毒原因以好奇、无聊为主,向受到吸毒人员及亲属的影响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杰  杨开波  陈友慈  林惠  张佰达 《中外医疗》2009,28(26):163-163
目的比较皮瓣内携带的浅静脉采用蒂部结扎与受区静脉吻合两种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例各部位的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创面时,术中对携带的浅静脉分别采用蒂部结扎,与受区静脉吻合的方法未处理,术后随诊2个月。结果2组皮瓣均成活,浅静脉结扎组(52例)中,9例早期出现水疤,5例出现边缘皮肤暗虹,少量坏死,3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换药愈合;术后中度肿胀持续时间平均为23.7d。浅静脉吻合组(40例)3例早期出现水疤,1例出现边缘皮肤暗虹,少量坏死。1例出现远端部分皮肤坏死,换药愈合,术后中度肿胀持续时间平均为11.8d。结论2种处理方法对皮瓣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但吻合组修复了皮瓣的生理性静脉回流,显著减少了因静脉回流不全引起的各种症状,明显改善了皮瓣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王彬  杨开波  徐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3):1332-1333,1335
目的探讨美沙酮联合多塞平片治疗海洛因依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按入院先后分为美沙酮联合多塞平片治疗组30例和美沙酮治疗组32例。两组美沙酮起始量40~90mg/d,多塞平片起始剂量为25mg/d,每晚1次,平均剂量(68.25±22.75)mg/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量表两组除睡眠因子、情绪抑郁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头痛、口干、视力模糊、便秘等因子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联合多塞平片治疗海洛因依赖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析比目鱼肌皮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手部皮肤缺损,8例皮瓣均以比目鱼肌皮穿支为血管蒂,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5.0 cm×4.5 cm,最大为12.0 cm×7.0 cm。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没有出现血管危象,供、受区创面均全部愈合。术后有1例手背皮瓣外观较臃肿,接受皮瓣整形。术后进行0.5~1年的随访,皮瓣外观、弹性均比较理想,供区植皮创面瘢痕较小,不会给下肢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结论:比目鱼肌皮穿支游离皮瓣具有诸多临床应用优点,血管变异率低,厚度适宜,容易实施,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中表现出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自愿戒毒病人(自愿组)及公安局在册吸毒者(在册组)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各自特点。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两组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结果:自愿组年龄较小,受教育时间较长,婚姻及职业功能均保持较好,个人积蓄较多,违法犯罪相对较少,在册组则相反。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结论:应根据其特点提供相适应的戒毒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达到减少毒品需求,减少吸毒危害,减轻公共卫生压力,减少危害社会,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杨开波 《四川医学》2013,34(5):652-654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方式在海洛因依赖性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0月128例有海洛因依赖性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口服美沙酮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以心理治疗为主,采用对毒品相关知识认知能力调查表、评估症状评量表(SCL)、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毒品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正确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CL、SAS、SDS评分,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治疗方式,其临床科学性强,提高了海洛因依赖患者对知识的了解,提高了综合素质,改善其依赖性心理,增强患者对脱毒品的意志力及自信心,是一种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高危行为及血常规变化情况。方法对127例在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持续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滥用情况、维持治疗剂量、高危行为及血常规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27例患者中男86例(67.7%),女41例(32.3%);20~29岁年龄段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1);30~39岁年龄段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参加维持治疗6个月后用毒次数及使用毒品量明显减少(P0.01);吸毒、注射毒品及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显著降低(P0.01)。WBC增高、HGB及RBC降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进行医学关注治疗相关躯体疾病并进行心理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王彬  杨开波 《中国药房》2012,(4):297-298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对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话随访形式对68例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或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第1次随访服药依从性平均仅为52.94%;经干预后第2次随访服药依从性提高到67.74%。2次随访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畏惧出现不良反应而不敢服药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依从性好的患者症状控制较好,依从性差的患者症状控制较差,且病情波动大。结论: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开展药学服务普及用药知识等,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跟腱外露创面的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0例跟腱外露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4种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修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50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4%)皮瓣远端尖部出现皮肤坏死,进行游离植皮修复。其中1例(2%)受区发生表浅出现感染,经换药愈合,50例患者随访1年,供区全部愈合,患者的跟腱外露创面恢复较好。对照组患者皮瓣秀修复成功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修复,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腱外露创面患者采取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同时手术的关键不仅仅要有着精细熟练的显微手术,同时还要对血管危象加以防治,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对创面的修复效果较好,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