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型听神经瘤听力保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显微手术58例.其中,试图听力保存的中型肿瘤22例.术前、术后行听力学检测纯音听阈(PTA)、言语识别率(SDS)和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部58例病人中,听力得以较好保存的4例.除去未考虑听力保存的大型肿瘤,22例中型肿瘤中听力得以保存的(较好保存PTA 60dB,SDS≥50%;部分保存PTA≤60dB,SDS≥50%)9例.12例肿瘤和耳蜗神经粘连重,10例没有粘连或粘连轻.结论 肿瘤与耳蜗神经的分界面是否粘连是听力保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术中神经监测对指导肿瘤切除是有益的,但术者的局部解剖知识和显微外科技术仍是手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邱翔  刘伟  刘冰  杨廷舰 《安徽医药》2018,22(4):674-67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与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治疗组(内镜组)以及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半年的GOS预后评分.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开颅组.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半年后GOS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能显著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提高血肿清除率,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凸面脑膜瘤脑膜尾征的临床意义及其对应硬脑膜(DTSM)的肿瘤侵袭情况并探讨影响术中硬脑膜的切除范围.方法 选取Simpson I级的凸面脑膜瘤53例,依术前MRI检查图像上是否可见脑膜尾征分为两组.术中均取肿瘤基底周边至少20mm的硬脑膜,随机切取0mm,1~5mm,6~10mm,>10mm分段与瘤体均行病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Teflon隔片后对Ⅱ期颅脑手术的影响.方法 对12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并Ⅱ期颅骨成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43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意识恢复至正常并且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将患者按在去骨瓣减压中是否应用Teflon隔片分为两组,对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测定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结果 ①应用Teflon隔片患者外减压术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更趋于正常,Ⅱ期颅脑手术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缩短程度明显高于未应用Teflon隔片患者;②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表明,虽然应用Teflon隔片患者外减压术的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但Ⅱ期颅脑手术后评分提高值明显高于未应用Teflon隔片患者.结论 在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Teflon隔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脑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例1,男,11岁。因行走不稳,持物颤抖伴头痛、恶心、呕吐2月入院。CT检查示幕上脑室扩大,后颅窝巨大囊肿,与第四脑室相通,小脑扁桃体缺如。入院后行囊肿切除加后颅窝减压术,术中见第四脑室约1/2呈开放状态,未见后髓帆。  相似文献   
6.
老年瘤卒中18例分析杨廷舰,王成伟,张贺,李刚,匡绍华(附院神经科261031潍坊市人民医院,山医附院)老年颅内肿瘤的发病情况貌似脑血管病并非罕见,因发病急,病前症状不明显而极易误诊。现将我科1985年~1994年以脑血管病收住院,而经头颅CT或手术...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4岁。因复视、右眼视力下降、右耳听力减退1个月入院。既往有20年“右侧三叉神经痛”史。入院查体:右眼睑下垂,闭目无力,并向内凝视;右面部感觉减退;右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右耳听力减退,Weber试验偏右;伸舌右偏;余查体无异常。头颅MRI:肿瘤位于右侧鞍旁及桥小脑角区,呈不规则形;鞍旁部分为长T1、短T2信号,包绕右侧颈内动脉;桥小脑角区部分他加权相呈高信号,T1加权相呈低或等信号;强化后鞍旁部分明显强化,桥小脑角区部分不强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对于预防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脑脊液漏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最佳使用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31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人工硬膜放置位置不同分成两组(硬膜下组为A组,硬膜外组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体温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A组患者术后因发热所需的临床干预率为6.1%,出现脑脊液漏的概率为0%,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为1%,出现皮下积液的概率为1%;B组患者术后因发热所需的临床干预率为25.6%,出现脑脊液漏的概率为3%,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为3.8%,出现皮下积液的概率为7.5%。 结论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将人工硬脑膜贴敷并固定在硬膜下使术后发热率大幅度降低,并能有效降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杨廷舰  刘伟  张贺 《中华创伤杂志》2007,23(11):837-838
重型颅脑损伤或其他颅脑手术治疗中行去骨瓣减压术以缓解急剧增高的颅内压,减压后的减张缝合或扩大的脑膜修补术已被广泛采用。但由于术后修补的脑膜与皮瓣完全粘连,造成Ⅱ期颅骨成形术时剥离困难,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甚至造成手术失败。我科采用Teflon补片在去骨瓣减压术脑膜减张缝合后作隔片放置于硬脑膜与皮肌瓣之间,便于Ⅱ期颅骨成形时剥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将1995~2002年经影像学(CT、MRI)和手术证实的听神经瘤44例进行了分类,制定了手术分级,最终以手术切除程度和预后为评价。以探求听神经瘤手术的科学、实用的分级方法,量化手术难易程度并对预后作出准确的估计。结果证明此分级方法较准确的反映了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体现了手术难度。即积分和分级越高,手术的切除率越低,并发症也越多,相关性十分明显,对临床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