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颜面皮肤癌VEGF和NOS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颜而皮肤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颜面皮肤癌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例颜面皮肤癌组织中,表达iNOS、eNOS、VEGF的分别为63.83%、74.47%、68.09%;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VEGF的表达与颜面皮肤癌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无关.iNOS表达与颜面皮肤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病理分型无关.eNOS表达与颜面皮肤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均无关.[结论]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iNOS和VEGF在肿瘤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丙嗪对耐药细胞系K562/AO2多药耐药逆转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观察K562/AO2细胞系的耐药蛋白表达情况,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氯丙嗪对K562/AO2细胞系耐药逆转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的氯丙嗪与K562/AO2细胞作用后细胞内罗丹明的蓄积情况,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氯丙嗪对K562/AO2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K562/AO2细胞不但P-gp表达阳性,而且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elatedprotein,LRP)表达也阳性;氯丙嗪能增强多柔比星对K562/AO2细胞的杀伤作用(单用ADM组、氯丙嗪0.75 μg/mL+ADM组、氯丙嗪1.5μg/m L+ADM组和氯丙嗪3μg/mL+ADM组对K562/AO2的抑制率分别为5.2%、25.9%、39.1%和74.8%)增加K562/AO2细胞内罗丹明的蓄积(对照组、氯丙嗪0.75 μg/mL组、氯丙嗪1.5 μg/mL组和氯丙嗪3μg/mL组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的均值分别为1.87、10.28、48.75和65.63)对K562/AO2细胞mdr-1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对照组mdr-1和β-actin的面积比为0.41,氯丙嗪组为0.42).结论氯丙嗪对K562/AO2细胞的耐药有较强的逆转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氯丙嗪对耐药细胞系K_(562)/AO_2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氯丙嗪对耐药细胞系K562 /AO2 多药耐药逆转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观察K562 /AO2 细胞系的耐药蛋白表达情况 ,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氯丙嗪对K562 /AO2 细胞系耐药逆转作用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的氯丙嗪与K562 /AO2 细胞作用后细胞内罗丹明的蓄积情况 ,用半定量RT PCR法测定氯丙嗪对K562 /AO2 细胞多药耐药基因 (mdr 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K562 /AO2 细胞不但P gp表达阳性 ,而且肺耐药相关蛋白 (lungresistanceelatedprotein ,LRP)表达也阳性 ;氯丙嗪能增强多柔比星对K562 /AO2 细胞的杀伤作用 (单用ADM组、氯丙嗪 0 75 μg/mL ADM组、氯丙嗪 1 5μg/mL ADM组和氯丙嗪 3 μg/mL ADM组对K562 /AO2 的抑制率分别为 5 2 %、 2 5 9%、3 9 1%和 74 8% ) ;增加K562 /AO2 细胞内罗丹明的蓄积 (对照组、氯丙嗪 0 75 μg/mL组、氯丙嗪1 5 μg/mL组和氯丙嗪 3μg/mL组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的均值分别为 1 87、 10 2 8、 48 75和65 63 ) ;对K562 /AO2 细胞mdr 1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 (对照组mdr 1和 β actin的面积比为0 41,氯丙嗪组为 0 42 )。结论 :氯丙嗪对K562 /AO2 细胞的耐药有较强的逆转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况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与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3+/CD19+及HLA-DR+/CD19+细胞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ds-DNA与ANA水平。结果活动期患者CD19+、CD23+/CD19+及HLA-DR+/CD19+细胞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稳定期患者CD23+/CD19+表达很低,而HLA-DR+/CD19+双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CD23+/CD19+双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病情积分、ds-DNA及ANA均成正相关(P<0.01),而HLA-DR+/CD19+双阳性细胞与三者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均存在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异常活化,B细胞的异常活化是病情活动的直接原因,晚期B细胞的异常活化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难彻底治愈与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随机检测44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髓系和淋巴系免疫标志物,分析免疫标志物在AML的表达情况;根据淋巴系抗原髓系抗原的共表达情况,将AML分为淋巴系抗原阳性AML(Ly AML)和淋巴系抗原阴性AML(Ly-AML),对二组AML采用统一方案化疗,比较二组AML化疗疗效.结果 (1)44例AML中32例单纯表达髓系抗原,分别为CD13 86.4%, CD14 34.1%, CD15 36.4%.12例同时表达髓系、淋巴系抗原,其中,CD7 6例,CD10 2例,CD19 2例,CD3 1例,CD5 1例.(2)Ly AML组的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低于Ly-AML 组(P<0.05). 结论 免疫分型对于AL的分型诊断及其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Ly AML疗效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成人外周血、脐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检测其功能,以了解脐血CD4^+CD25^+T细胞的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脐血淋巴细胞中分离纯化CD4^+CD25^+、CD4+CD25-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纯度,胎盘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RT-PCR技术检测CD4^+CD25^+、CD4+CD25-T细胞中Foxp3的mRNA的表达;体外增殖实验检测其对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结果 MACS分离的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纯度达(92.7±1.6)%、(90.3±1.2)%,细胞存活率达(95.3±2.1)%;体外经抗CD3、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培养的脐血及成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同时得到扩增,而且高表达Foxp3;CD4^+CD25^+T细胞能有效的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当效靶比为1︰1时,其抑制效应T细胞的作用最强,成人外周血抑制率为(81.36±1.61)%、脐血抑制率为(90.74±2.43)%。结论脐血和成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与成人外周血相比,培养后的脐血CD4^+CD25^+T细胞比成人外周血有更强的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体外培养、增殖情况。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小时,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hGM-CSF(50ng/m1) hIL-4(10n g/ml) hTNF-α(50ng/m1)诱导培养2周。在DC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流武细胞仪检测DC表型。结果 体外培养的DC在第四天由贴壁状态变为悬浮毛刺状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此类细胞数量增多。第八天为形态不规则的毛刺状,为典型树突状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显示体外培养成熟的De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黏附分子CD54、MHC Ⅱ类分子HLA-DR。结论 人脐血经hGM-CSF hIL-4 hTNF-α体外培养,能诱导出DC,本研究为DC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CK2 0 ,Ki6 7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 ,分期及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 4 0例胃癌组织中CK2 0及Ki6 7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的分期及不同分化的腺癌 ,CK2 0的表达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Hc =2 0 0 4、10 70 ,P =0 0 0 0 2、0 0 0 4 8) ,随分期的增加或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 ,Ki6 7的表达均增强 (Hc =2 2 4 6、17 2 5 ,P =0 0 0 0 1、0 0 0 0 2 ) ;Ki6 7的表达强度随CK2 0表达强度增加而增加 (Hc =12 4 116 ,P =0 0 0 6 1) ;胃癌组织CK2 0和Ki6 7的表达均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无关 (Hc =3 3471、0 985 3,P =0 1876 0 6 110 )。结论 胃癌组织Ki6 7和CK2 0的表达随胃癌分期的增加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 ,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入中浓度氧新生小鼠血清和肺部血管内皮细胞膜抗原CD105表达水平及意义,寻求高氧肺损伤新生小鼠肺微血管发育可能的机制。方法清洁级4日龄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只。观察组置于氧箱中(FiO2:0.6),对照组置于空气中(FiO2:0.21),建立高氧肺损伤小鼠模型,每组分别于实验第0(实验开始时)、7、14、21、28天时随机选取5只小鼠留取血标本及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CD105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组织CD105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CD105浓度与肺组织CD105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E染色下正常肺泡结构消失、肺泡融合、肺泡间隔增厚,肺泡炎和肺组织纤维化增加,放射状肺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随着吸氧时间延长,CD105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实验第7、14、21、28天观察组血清CD105浓度和肺组织CD105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ng/L):[7天:(346.4±14.7)比(265.7±2.0),14天:(400.2±20.1)比(266.3±3.2),21天:(505.1±6.1)比(267.1±5.8),28天:(451.9±10.0)比(268.6±4.5),P<0.01];肺组织累积光密度值:[7天:(2.24±0.15)比(1.19±0.14),14天:(3.42±0.20)比(1.20±0.11),21天:(4.35±0.18)比(1.16±0.18),28天:(4.04±0.12)比(1.17±0.14),P<0.01],且观察组CD105在血清中与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73,P<0.001)。结论 CD105可能代替传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成为氧疗通气诱导血管重塑的重要血管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RKL高表达与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关系和在耐药中的作用,为临床观察和判定预后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和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PgP、CRKL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利用MTT技术体外观察两种蛋白表达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结果根据CRKL、PeP的表达,有4种情况:(1)两者均表达即双阳性CRKL^+/PgP^+,共17例;(2)CRKL^+/PgP^-,共13例;(3)CRKL^-/PgP^+,共18例;(4)两者均不表达即双阴性CRKL^-/PgP^-,共11例。CRKL、PgP表达与DNR对细胞抑制率的关系结果表明CRKL^-/PgP^+组与CRKL^-/PgP^-组比较,P〈0.01;CRKL^-/PgP^-组与CRKL^-/PgP^-组比较,P〈0.01;CRKL^+/PgP^+组与CRKL^-/PgP^-组比较,P〉0.05,CRKL^-/PgP^-组与CRKL^-/PgP^+组比较,P〈0.01;CRKL^-/PgP^+与CRKL^+/PgP’组比较,P〈0.01。结论当两种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柔红霉素)敏感性最高;而两者之一表达时肿瘤细胞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耐药;当两者同时阳性时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明显增强,说明当两者同时表达时肿瘤细胞可以出现耐药的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