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HBVac)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方法采用HBVac和HBIG,对芒市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结果 2011年1~6月,检测在芒市各医院住院分娩产妇的HBs Ag 2821例,阳性73例,阳性率2.59%。按项目方案对73名婴儿实施乙肝母婴阻断措施,HBVac全程免疫率100%;HBIG免疫率86.30%;实施后检测婴儿血清73份,HBs Ag阳性1份,阳性率1.37%;HBSAb阳性72份,阳性率98.63%;HBe Ag阳性4份,阳性率5.48%;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94.52%。结论应用HBVac联合HBIG能有效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对防治乙型肝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价溴敌隆毒饵在鼠疫疫区杀灭黄胸鼠及控制鼠疫效果。方法现场观察毒饵摄食率;以灭鼠前后的鼠密度变化计算灭鼠效果。结果试区现场观察毒饵240堆,摄食90堆,摄食率37.5%;灭前鼠密度5%,灭后鼠密度0,灭鼠效果100%。结论黄胸鼠对溴敌隆适口性好,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能杀灭抗性鼠群,在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地区控制鼠害效果理想,能有效控制鼠疫疫情,可大面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 ,1993~ 2 0 0 0年进行了 7次全国统一的强化口服疫苗 (服苗 )工作。本州服苗累计 79.78万人次 ,用州统计局的人口数推算和CMR法测算 ,每年 4岁以下儿童服苗率平均达到 94 .98% ,流动儿童服苗 5 0 96 6人次 ,缅甸儿童服苗 3395人次。现将我州 1995~ 2 0 0 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AFP患者粪便标本 ,均在冷藏条件下送检。各县市AFP监测系统上报 ,省脊灰实验室提供的化验报告。病例由“云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技术咨询小组”专家按卫生部规定的脊灰和AFP病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盈江县麻疹控制后复燃的影响因素,为推进消除麻疹进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盈江县2012年麻疹流行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盈江县2012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6例,确诊7例,其中缅甸输入4例、县内发生3例。患者均无免疫史,均为散发。结论盈江县麻疹复燃原因是境外输入麻疹传染源,应针对流行原因采取相对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边民滞留人群麻疹暴发流行因素,为防控境外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陇川县及边民安置点麻疹流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8月6—18日,陇川县报告缅甸边民安置点发生麻疹病例27例,发病率678.05/10万,患者均无免疫史,年龄分布于1—13岁之间。疫情波及陇川县成人发病4例,发病率2.18/10万,患者免疫史不详。结论境外边民安置点因缺乏麻疹免疫屏障发生麻疹暴发流行,提示边境县市要做好境外麻疹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盈江县实施消除麻疹策略及措施效果。方法统计分析麻疹免疫及疫情监测资料。结果 2006-2011年麻疹计划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95%;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逐年升高,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system,MSS)运转良好,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1.74%,疫情逐年下降,2010-2011年无麻疹病例报告。结论盈江县建立了牢固的麻疹免疫屏障,连续2年达到了消除麻疹状态,基本实现了国家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诺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德宏州实施强化免疫项目16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对相对人群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免疫;建立敏感的AFP监测系统,监测AFP病例;统计分析防治措施及效果。结果1993~2008年全州儿童基础免疫应服脊灰疫苗228578人次,实服苗216236人次,服苗率94.6%;强化和扫荡免疫登记儿童2059725人次,实服苗儿童1970553人次,服苗率95.67%,接种流动儿童128617人次,其中零剂次儿童38868人次;监测发现AFP175例,年均发病率1.15/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3.14%,送检率94.29%,检验结果均为非脊灰病例,1990年后未发生脊灰病例。结论德宏州实施脊灰强化免疫策略后,在相对人群中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AFP监测系统敏感,连续十九年保持了无脊灰状态,达到了项目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德宏州狂犬病自然疫源地性质、结构、范围、流行特征及态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动物和人间狂犬病例发生时间、空间、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伤口处理、疫苗接种、犬类管理及疫情应急处理等防治措施。结果全州4年中犬伤14093人,在18个乡镇40个自然村发现流浪病犬45条,确诊狂犬病17例,病原体为狂犬病毒Ⅰ型;动物和人间病例全年散在发生;农民多发;发病年龄4~76岁;潜伏期平均80.5天;具有狂犬病的特有症状;病程平均4天;传染源均为家养犬类,多因被犬伤后未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病。结论德宏州是狂犬病自然疫源地,宿主是家犬,通过犬伤人造成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与东南亚国家同属一块狂犬病自然疫源地。发生狂犬病流行因素普遍存在,疫情态势严峻。要建立可持续控制狂犬病的运行机制,强化宣传、监测、免疫、管理等预防措施,多部门协作做好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州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德宏州动物和人间狂犬病疫情及防控工作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效果评价。结果2002-2010年德宏州发生动物狂犬病疫情52起,人狂犬病发病死亡17例,疫情波及3个县15个乡镇17个自然村;人间病例多因被狂犬咬伤后未进行规范处置而发病死亡,常发生由缅甸输入的狂犬病疫情;采取多部门联防联控,犬类“管、免、灭”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结论德宏州存在狂犬病自然疫源地,犬间疫情常有发生,疫情态势仍较严峻;应全面落实宣传教育、规范暴露后预防处置和犬类管理、免疫以及防止境外疫情输入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57例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DPT)、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流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减毒活疫苗、卡介苗 (BCG)、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麻疹疫苗 (MV)、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等7种疫苗接种后发生副反应的原因 ,以控制和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我们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1月对来我站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对象进行副反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方法和疫苗 对来我站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家长 /监护人说明 ,接种后有不适反应要及时报告 ,派专业人员亲自上门检诊 ,并采取处理措施和进行登记。接种年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