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军涛  张华  杨书强 《医学信息》2008,21(2):109-111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15例心脏手术后发生迟发性心包填塞的病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例死亡,13例治愈。死亡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3.3%(2/15)和0.95%(15/1579)。结论心脏手术1周以后病人出现低心排和充血性心衰表现时,应当高度怀疑迟发性心包填塞的存在,尤其是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和内科治疗低心排和心衰不见改善时,应立即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对迟发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迟发性心包填塞诊断成立,则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9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128例)和验证组(64例)。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在术前和术后7 d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建模组患者分为障碍组和无障碍组。对比障碍组和无障碍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绘制校准曲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DCA)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果 192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有66例,发生率为34.38%,其中建模组128例患者有45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5.16%;验证组64例患者有21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2.81%。障碍组中年龄≥6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MHVR)后不同强度抗凝治疗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85例MHVR术后出院至少2个月以上的患者,行凝血功能四项、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D-二聚体检测,并根据INR水平分为三组,其中30例A组患者INR〈1.5,37例B组患者INR为1.5~2.5,18例C组患者INR〉2.5,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水平及D-二聚体阳性情况。结果A组PI、R、APTT水平最低,FIB、TT水平最高,C组患者PrR、APIT水平最高,FIB、TT水平最低,B组居中,三组患者组间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为30.00%,B组为8.11%,C组为5.56%,A组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A组2例(6.66%)发生血栓,1例(3.33%)出血;B组1例(2.7%)发生出血;C组1例(5.56%)发生下肢栓塞,2例(11.11%)发生出血,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在MHVR抗凝状态检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血浆水平对血栓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对于低强度抗凝治疗者,对于D-二聚体水平升高而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者也需注意监测,以防止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45例给予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另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设为观察组。组内比较:分别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体动脉压(S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组间比较: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各临床指标;并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P、氧合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P、PaO2氧合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P、PaO2、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口服方便,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宏涛  杨书强  张华 《山东医药》2008,48(47):66-67
回顾性分析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67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有449例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死亡18例(3.85%),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后壁破裂、人工瓣心内膜炎、脑部并发症、呼吸功能或肾功能严重损害、凝血机制紊乱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认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心功能、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的治疗情况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书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38-39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76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严密观察各项临床特征,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ACEI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ACEI可有效减轻患者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可作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脱细胞方法处理猪主动脉瓣叶的效果,探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生物支架的最佳制备方法.方法:取猪主动脉瓣膜,消毒后随机分组.Ⅰ组瓣叶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Ⅱ组Triton X-100、核酸酶(DNaseⅠ、RNase Ⅰ)处理.Ⅲ组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EDTA、核酸酶、DCA处理.Ⅳ组用DCA、核酸酶处理.对各组脱细胞瓣叶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观察及理化检测.结果:Ⅳ组方法不可完全去除细胞成分,Ⅱ、Ⅲ组方法可完全去除细胞成分,但Ⅱ组瓣叶原有的超微结构有所改变.结论:低浓度胰蛋白酶、EDTA、核酸酶、DCA联合应用是理想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生物支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VEG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长增殖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量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以含VEGF的M199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对照组用M199培养液培养.通过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所分化细胞的形态及表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培养早期BMSCs多呈扁平、梭形、多角形形态,2周后实验组细胞渐呈集落状、椭圆形、铺路石样排列,而对照组细胞呈"毛发状"成纤维细胞外形.透射电镜下实验组细胞浆内有内皮细胞特征性单层质膜包裹结构--Weible-Palade 小体.对照组无此结构.实验组第3代细胞的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比例接近(78.20±5.90)%,与人血管来源内皮细胞((82.70±4.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呈阴性.生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短期内无明显衰老现象.结论:人BMSCs在VEGF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并且保持了干细胞旺盛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月间266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发生低氧血症者50例。结果年龄、手术方式及搭桥支数为影响搭桥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独立因素。结论针对易发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可预防或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复张性肺水肿的病因分析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张性肺水肿(RPE)的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3月至2006年5月间所治疗的15例RPE病人资料.结果 其中气胸8例(自发性气胸5例、胸外伤致气胸3例)、胸腔积液5例,肺表面纤维膜剥脱术1例,食管癌根治术1例.经治疗,1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RPE的诊断并不困难, 如能得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如果延误诊治,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