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急诊内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进行点评,发现临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利用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抽取急诊内科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全部处方数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数,记录抽取结果。同时,利用医院药品微机管理系统(HIS)和PASS随机抽取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急诊内科含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每月100张,共600张,药学人员对每张处方进行初评,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终评,得出点评结果。通过医院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有效沟通,反馈处方点评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果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每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数分别为432、327、233、185、271、264张,合计总处方数1 448张,占急诊内科总处方数的11.97%,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急诊内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合理率分别为28%、43%、36%、48%、73%、70%,总体上合理率由28%上升到70%。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有配伍禁忌等。抽取的处方中部分处方医师不合理处方比例在下降,合理率不断提高。结论通过实施处方点评及与临床医生的有效沟通等干预措施,地塞米松磷酸钠处方开具的合理率在不断提高,使用率呈下降趋势,处方点评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完善HIS功能设置,加强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的学习,提高药学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讨尼莫地平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尼莫地平治疗。治疗40d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经过40d的治疗后,试验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总有效率提高了44.83%;2组治疗后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患者有效率高,更易受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儿童癫痫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对于我院就诊的84例儿童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的方式将84例儿童癫痫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试验组的患者采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托吡酯添加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血清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方面都要好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的降低儿童癫痫患者的CD19+B及CD20+B细胞值,对儿童癫痫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临床科室处方合理率中的作用。 方法: 对我院急诊骨科已调剂的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处方不合理的原因,并按照品管圈手法实施各项活动,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并考核实施效果。结果: 经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急诊骨科处方不合理率由活动前70%,降低至活动后21%,目标达成率140%,进步率70%。结论:品管圈对提高急诊骨科处方合理率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sTBI)术后血清和肽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102例我院收治的sTBI患者临床资料,出院或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24例与存活组7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Sp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震灾害中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灾害中收治的281例颅脑损伤伤员。结果281例颅脑损伤伤员中,重型46例,中型132例,轻型103例。开颅手术58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47例,死亡4例,重残6例,中残18例,轻残36例,痊愈201例,转送上级医院16例。结论地震灾害中大量的颅脑损伤伤员,经快速合理的组织协调,准确掌握病情,合理的治疗,及时手术,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残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品管圈手法来降低急救中心药房调剂内差的数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造成急救中心药房调剂内差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活动效果。结果:通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急救中心药房调剂内差件数由原先的50.3件/周下降到18.7件/周,进步率达62.8%,同时也提高了圈员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急救中心药房药品调配内差件数,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能持续提高急救中心药房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1病例 男,25岁,因发现头部包块20余年入院。自幼发现头皮包块至今并进行性增大,无头痛等不适症状。查体:神志清楚,颞部头皮见一类圆形包块突出,大小(4×3×3)cm^3,质韧,无触痛,边界清楚,活动性差。包块彩超提示实性包块,包膜完整,内无血流信号。诊断为头皮肿块:脂肪瘤可能性大。局麻下行包块切除术。于包块正中做一皮肤切口长约4cm,先切开表皮,再逐步切开皮肤全层后见一灰白略发亮囊壁,蚊式钳及组织剪沿囊壁钝、锐性分离,直至完整剥离包块。  相似文献   
9.
杜陈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52-53
目的对比慢性硬膜下血肿单纯钻孔引与常规钻孔冲洗后引流术后疗效有无明确差异。方法将7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随机分为治疗组(钻孔引流免冲洗38例)及对照组(常规钻孔冲洗引流41例)。术后引流48~72h拨除引流管,术后1周及1~2月后复查头颅CT。对比两组病人手术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比组手术效果并无差异性。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中术中冲洗并非必需步骤。单纯钻孔引流可达到同样手术效果,该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后颅内积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状况进行临床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旨在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96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的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者44例,未合并糖尿病者52例。将糖尿病患者以术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分成两组,分别为良好组(16例)和普通组(28例),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去骨瓣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达到减压的目的,术后对所有的患者及时进行脱水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者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患者在术后的1周内平均进行3次颅脑CT复查,以查看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术后脑梗死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中良好组与非糖尿病患者术后脑梗死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脑梗死的症状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