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顽固性心衰(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RHF病人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hBNP组,每组39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rhBNP组给予rhBNP治疗,先在10 min内匀速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5 μg/kg,随后以0.01μg·kg-1·min-1维持静脉泵入(至少10h泵入),每次总量0.5 mg,隔3d再重复给药1次.第2次用药后7d,比较两组病人的心功能分级、脑利钠肽(BNP)和肌酐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rhBNP组心功能改善36例,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例(71.79%,P<0.05).两组病人用药后心率减慢,舒张压、肌酐和BNP降低,LVEF提高,LVEDD减小,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且rhBNP组心率、舒张压、LVEDD、血肌酐和BNP水平的降低,和LVEF的提高比对照组更明显(P<0.001).rhBNP组发生1例低血压和1例低血钾,对照组发生2例低血压和1例室性心律失常,两者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再静脉给予两次rhBNP(间隔3d),可以进一步改善RHF病人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浆BNP和血清肌酐水平,使疗效提高,但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和关键点。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 ml。3周后大鼠行右心导管检查、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表现为进行性右心功能衰竭,死亡2只,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05±1.78)mm Hg vs(18.63±1.80)mm Hg(1 mm Hg=0.133 k Pa),(62.99±2.03)mm Hg vs(28.04±2.26)mm Hg,P均<0.05]。病理切片HE染色,实验组大鼠肺血管中膜明显增生,管腔狭窄,中膜管壁厚度百分比、中膜管腔面积百分比、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IVS)]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292±0.064)vs(0.106±0.026)、(0.0495±0.092)vs(0.200±0.045)、(0.473±0.041)vs(0.295±0.035),P均<0.05]。实验组大鼠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I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9.5±8.7)vs(18.5±5.3),P<0.05]。结论经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把握几个关键点可以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是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机制是目前临床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极为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已从血流动力学方面转向分子生物学方面;现研究认为心房重塑、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活性增加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文章没做什么修改,你看看还有要修改的地方吗,我再重修,谢谢了  相似文献   
5.
李知敏  孙彦敏  彭亮  刘瑶  杜贺 《中成药》2015,(4):879-882
目的研究中药灰兜巴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醇提萃取剩余部分和水提部分5部分对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灰兜巴提取物单因素及相互配伍后对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灰兜巴各部分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同比例提取物配伍后对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升高,通过DPS数据分析可得出,灰兜巴乙酸乙酯部分对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配伍后最优化实验的抑制率可高达98.62%。结论证明灰兜巴具有良好的降糖疗效,且相互配伍有助于增强对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少,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重视。但是目前他汀还存在临床应用、临床安全性等众多问题,2012年2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官方网站上又发布了有关他汀类药物说明书需修改的告示,因此重新认识他汀的安全性对于贯彻指南、推动临床降脂实践非常必要。本文重点围绕他汀类药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高压以肺小动脉收缩、血管增生与重构为主要特征,引起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从过去非特异性血管扩张药物到现在靶向药物,从单一药物治疗到多药物联合以及综合治疗,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及预后。该文就当前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理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1]。当患者经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仍有活动时,称为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RRA)。RRA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有明显全身症状及较多并发症,心肺组织及神经系统都可累及。现报道1例由RRA引起的严重缩窄性心包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依诺肝素抗凝治疗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长海医院、解放军第411医院行PCI术中未发生无复流和冠状动脉夹层等具有血栓高危因素并发症的患者700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抗凝组和非抗凝组,对入选患者分别在住院期间、术后1个月、12个月时随访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结果抗凝组与非抗凝组住院期间(2.0%比2.3%,P=0.790)、术后1个月(3.2%比3.5%,P=0.826)、术后12个月(6.4%比6.7%,P=0.869)MAC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比0.3%,P=0.565);抗凝组小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非抗凝组(27.9%比20.4%,P=0.022)。结论 PCI术后非抗凝组与抗凝组相比,未增加MACCE发生率,且降低了住院期间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PCI术中若未发生无复流和冠状动脉夹层等具有血栓高危因素的并发症时,可无需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