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蒋士卿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和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从虚、郁、痰三方面阐述乳腺癌病机变化,认为肾为元气之根,肾精充则天癸溢泻。内分泌药物抑制肾精,阻碍天癸充实,致使肾阴阳俱虚于下,虚火上扰,为发病的根本;脾虚失运,痰浊内生为发病的重要条件。蒋教授临证重视肝、脾、肾三脏,以虚、郁、痰为病理因素论治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确立调补肝肾、开郁化痰的治疗原则,同时结合临床证候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2.
蒋士卿教授将大肠癌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从六经辨证施治,认为大肠癌属厥阴病,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证,治疗上以寒热并用为基本治疗原则,重用乌梅丸。乌梅丸作为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的主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为一方,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气血两调的特点,正好适合本病的治疗。仲景乌梅丸原方记载: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药各为末,合治之。原方中乌梅三百枚为君,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以苦酒渍而重用,取其至酸之味、至柔之性,敛肝泻肝,补肝体以制其用。在临床治疗中,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病机,辨证施治,选方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精元康胶囊对齐多夫定(azidothymidine,AZT)所致骨髓抑制小鼠骨髓Notch信号通路中jag1 mRNA、numb1 mRNA和numb2 mRNA表达情况的影响,探究精元康胶囊治疗骨髓抑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7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利可君片组(简称利可君组)、贞芪扶正胶囊组(简称贞芪组)、精元康胶囊高剂量组(简称精高组)、精元康胶囊中剂量组(简称精中组)、精元康胶囊低剂量组(简称精低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不同药物处理,连续14 d。断颈处死小鼠,分离右股骨,制备骨髓单细胞悬液,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jag1 mRNA、numb1 mRNA和numb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小鼠经AZT造模后,模型组及各药物组Notch信号通路中jag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jag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精高组、精中组效果明显优于贞芪组、利可君组(P0.05),而精低组、利可君组、贞芪组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药物组numb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numb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精高组、精中组num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贞芪组、利可君组(P0.05),而精低组numb1 mRNA表达水平低于利可君组、贞芪组。(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药物组numb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numb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精高组numb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贞芪组、利可君组(P0.05),精中组numb2 mRNA表达水平与贞芪组、利可君组相当(P0.05),而精低组numb2 mRNA表达量低于利可君组、贞芪组。结论:精元康胶囊可下调骨髓抑制小鼠增高的jag1 mRNA的表达量,同时使原本降低的numb1 mRNA、numb2 mRNA的表达升高,使激活的Notch信号通路得到抑制,进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蒋士卿教授提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形成的根本病机是肾阳不足,导致寒凝、痰湿、瘀血等阴邪凝积于骨而成,以肾阳虚为本,以寒凝、痰湿、瘀血为标;痰瘀互结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风邪、痰毒、瘀血是发生骨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治疗上,蒋士卿教授辨病选方,异病同治,以温阳通滞,活瘀散结为基本治疗大法,选用阳和汤加蜈蚣作为基础方治疗,处方为:熟地黄30 g,鹿角胶(烊化)30 g,炮姜15 g,肉桂(后下)10 g,麻黄10 g,炒白芥子20 g,生甘草10 g,大蜈蚣粉(冲服)3g。同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并且主张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以提高治疗效果,但应避免西医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