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在微创保胆取石中的可行性.方法: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行保胆取石手术184例.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直视肋缘下小切口抓取胆囊,胆囊底部小切口,置入输尿管镜鞘,应用输尿管镜进行胆囊探查、取石,小的结石利用灌注泵的水压直接将结石经输尿管镜鞘冲出,大的结石利用气压弹道碎石后再经输尿管镜鞘冲出;结石取尽后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囊底部切口.结果:保胆手术均获成功且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平均住院4d,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微创保胆术是一项新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比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法华林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髋膝周围骨折以及行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共计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在髋膝关节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AxaIU(0.4 mL),连续注射14 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法华林进行治疗,每日口服法华林100 mg,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评分情况、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膝关节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试验组患者的临床评分为(66.33±5.86)分,功能评分为(64.16±3.7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62.11±5.79)分、(61.35±5.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29.5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4.5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分别为(1.88±1.14)×1012/L、(139.56±9.98)×109/L、(135.47±16.63)g/L,其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11±1.12)×1012/L、(109.34±9.87)×109/L、(111.44±15.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法华林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DVT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在腹腔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无胆漏、出血、胰腺炎及胆管炎等并发症,术后未发现结石残余.结论 对合适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经胆囊管治疗,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20层CTA检查对双下肢不同分支分级动脉阻塞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320层CTA和DSA检查,共1348段血管.下肢动脉分3级,1级为膝上动脉,2级为膝下动脉,3级为足背动脉,以DSA结果 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计算CTA诊断下肢不同分级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应用一致性分析评估320层CTA与DSA检查对下肢不同分级的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CTA诊断下肢1级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96%、98.77%、98.25%、98.77%,2级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6.43%、96.58%、97.17%、98.96%,3级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4.34%、94.34%、92.45%、98.11%,而下肢1、2、3级动脉的320层CTA与DSA检查的Kappa值分别为0.922、0.918、0.812,诊断一致性好,尤其是1、2级动脉.结论 320层CTA诊断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与DSA检查结果 一致性好,特别是下肢1、2级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tic repair,TEVAR)治疗急性期锚定区不足假腔未血栓化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烟囱”支架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  相似文献   
7.
结合自身带教,分析留学生外科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提高带教经验与效果。我们认为首要需加强教师、学生双语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同时建立典型病例资源库与人体疾病模具,创造模拟外科疾病诊治、操作机会;改善教学制度,考核方向与内容,以上是提高医学留学生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静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初筛方法,提高对静脉血栓的实体恶性肿瘤病因的诊断意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5例因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实体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38例非恶性肿瘤和易栓症因素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的恶性肿瘤特征及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静脉血栓特点。结果 观察组有5例(14.3%)患者肿瘤分期为Ⅰ~Ⅱ期,30例(85.7%)为Ⅲ~Ⅳ期;其中腺癌27例(77.1%),非腺癌8例(22.9%);联合应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肿瘤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的实体恶性肿瘤初筛敏感度为80.0%(28/35)。观察组D-二聚体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分别为10.4(4.6,21.3)mg/L和4.4(3.7,7.6),对照组分别为5.5(3.1,10.3)mg/L和3.0(2.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4(P<0.05),最佳界值为3.62,其敏感度为80%;观察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5例(30条肢体)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A结果对病变肢体行下肢动脉造影,行球囊扩张和(或)置管溶栓术。结果本组25例患者(30条肢体)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患肢皮温明显升高,下肢疼痛减轻或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延长,溃疡伤口经清创换药2~3个月后愈合。8例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1例行大腿截肢术。术后随访22例,随访率88%,随访时间1~24个月,无溃疡复发及肢体坏死。结论腔内治疗可改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肢血供,促进溃疡及创面的愈合,增加保肢率,降低截肢平面。腔内介入技术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中短期效果令人鼓舞,长期疗效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