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耳毒性药物和强声刺激都能引起内耳损伤,为研究这两种有害因素同时作用时对内耳损伤的情况,本实验比较了4组豚鼠(庆大霉素组,白噪声组,庆大霉素加白噪声组,对照组)内耳超微病理形态和听功能改变。结果庆大霉素加白噪声组呈现明显的内耳感觉毛细胞损失和听阈上升,提示耳毒性药物和声损伤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和群众,也成为卫生医院及至政府多年来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近段时间以来,哈尔滨、深圳的个别医院发生高额医药费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医疗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由1993年36.4%上升到2004年的48.9%,患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29.6%,这主要是高昂的医疗赞所致。  相似文献   
3.
医疗事故的处理涉及到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而且医疗属于高风险行业,疾病种类繁多,患者患病情况各异,给临床用药的细分和配伍提出很高的要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五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在我国有关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中开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这对我们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整个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探讨在噪声控制中的睡眠防护问题,设计了三种状态的睡眠实验;(1)安静状态,背景噪声低于45dB(A);(2)噪声状态,环境噪声90dB(A);(3)噪声防护状态,环境噪声90dB(A),受试者配戴耳塞,睡眠期间记录了6名受试得的脑电,眼动和肌电,分析了睡眠潜伏期,醒觉次数和时间,各期睡眠率和总睡眠率,结果表明,耳塞对噪声环境中睡眠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医院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活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事业发展。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及实现绩效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医院事业发展。主要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替硝唑溶液是硝咪唑类抗菌药,对大多数专性厌氧菌,对消化链球菌,阿米巴原虫、梨形鞭毛虫等有效泌尿生殖系毛滴虫病等。我科从1999年3月至2001年10月,用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舟山)生产的0.4%替硝唑溶液,治疗口腔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和门诊术后需预防感染的患者共120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医院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主要经验是重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我院是一家刚刚迅速发展起来的全民事业单位,拥有职工280人,其中退休职工77人。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办院宗旨,引进了一大批中高级医疗卫生人才,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由于硬件设施的限制,医疗业务呈现下滑的趋势,再加上医院自身负债的原因,医院处于艰难运转的境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解决医院困难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外,还必须寻找“医疗航母”,即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作为业务技术后盾。该院有职工2000人,属三级乙等医院,年创值4.2亿元,职工人均收入为6.5万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高强噪声环境模拟系统,研究了四种噪声状态特性的送话实验和三种护耳器声衰减模型的听话实验,探讨了在高强噪声环境中通话的语言可懂度、影响因素及获得足够语言可懂度的条件.送话实验结果表明,语言可懂度不仅与噪声总声压级有关,而且与语言频段噪声声压级有关,噪声总声压级不超过125dB,语言频段噪声声压级不超过110dB时,语言可懂度可达95%以上.听话实验结果表明,听话语言可懂度与噪声声压级及护耳器声衰减的特性有关,当噪声总声压级为125dB,护耳器声衰减不低于模型3的数值时,听话语言可懂度也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我市大卫生改革过程中,出现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医院兼并暂处弱势的但具备竞争能力的中小医院。作为被兼并方就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就我院而言,紧紧抓住医院的拳头学科,理智地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难而进,排除阻力,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全体医务人员能动性和积极性,走出了一条扶弱为强的兼并道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及医疗服务日臻完善,院前急救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大中型城市院前急救发展较为成熟,在基层则相对薄弱,故在基层建设急救中心(站)有必要性,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能供急、危、重病人无治疗期缩短,减少病死率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和意义。我院于1998年以县(市)为单位建立急救中心以来,以医院建设和管理方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现作如下介绍,以供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