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EH患者和2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清中ADM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EH组与对照组的血清ADMA、NO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高血压各亚组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Ⅰ期组与高血压Ⅱ、Ⅲ期组的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Ⅱ期组与Ⅲ期组的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MA的异常增高可能与EH发病有关;EH患者血清ADMA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病理学兴趣、病理学理论联系科研实践,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在本校2009级中医3班67名学生中组建病理学科研兴趣小组,小组共17名成员,在病理学授课期间到本校病理切片室及动物实验室见习、查阅资料、创写论文、制作PPT、写出学习心得、最后举行PPT试讲大赛,选出前4名,颁发奖品及证书,编写成论文集、PPT集、心得体会集。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小组成员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兴趣小组内沟通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热情提高了病理学教学的效果。结论科研兴趣小组教学方法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制备KAI1抗体,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Sf细胞中初步表达了KAI1基因。方法:利用PCR在KAI1基因的5‘端引入合适的克隆酶切位点ECORI,经共转染、空斑筛选等技术,构 建重组杆状病毒TnNPV-KAI、通过SDS-PAGE及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KAI1基因在Sf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病毒TNPYKAI感染的细胞裂解液中有一条分子质量约30ku的特异抗原反应带。  相似文献   
5.
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转移抑制基因Kai1蛋白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别测定5例正常前列腺、1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4例PCa(均为腺癌,临床C期或D期)新鲜前列腺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蛋白分布在腺上皮细胞膜的细胞与细胞连接部,正常前列腺和BPH的Kai1蛋白染色连续均匀一致,而在PCa则染色分布不连续,并且染色强度较BPH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细胞Kai1蛋白染色强度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相关(P>0.05)。结论Kai1蛋白表达下降可能预示PCa转移,成为临床判断PCa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心病病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1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3)、急性心肌梗死组(n=20)和对照组(n=17)。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病史采集,并检测血脂、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分析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年龄、性别构成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3.81±0.48μmol/L)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4.82±0.50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52±0.55μmol/L)和急性心肌梗死组(6.03±1.13μmol/L)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虽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79)。冠心病各亚组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ensini评分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Gensini评分(17.79±1.86)分别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8.05±4.4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0.62±3.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构成比、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nesini评分有明显相关性(r=0.704,P=0.000)。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监测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对于判断冠心病病情、指导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叶接骨木茎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ODS-2HYPERSIL(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80%:20%);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L/min,柱温25 ℃.结果:齐墩果酸的线性范围为12.17~243.36 μg /mL(r=0.999 9),回收率为98.50%(RSD为3.03);熊果酸的线性范围为3.25~64.92 μg(r=0.999 8),回收率为99.49%(RSD为1.37).金叶接骨木茎中齐墩果酸含量(mg/g)为1.485,熊果酸为0.348;叶中齐墩果酸为0.636,熊果酸为0.437.结论:本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金叶接骨木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血小板衍生化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8)、川芎嗪组(n=8)。采用高脂喂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川芎嗪对该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PDGF浓度、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PD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明显;川芎嗪组大鼠血清PDGF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优于模型组。结论川芎嗪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PDGF浓度,川芎嗪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PDGF有关,降低血清PDGF水平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72h内入院的ACI患者40例,分别于入院24 h内及病程7d、12d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MGB1、hs-CRP水平.结果 ACI患者入院后各时间点血清HMGB1水平(μg/L,24 h:7.598±0.280,7d:10.491±0.512,12 d:5.315±0.22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0例,2.994±0.243)及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至少1项的危险因素组(20例,3.272±0.2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s-CRP水平(mg/L,24 h:5.815±0.408,7d:5.063±0.510,12d:2.863±0.297)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42±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d时hs-CRP水平接近危险因素组(2.514±0.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者(17例)与颈内动脉系统梗死者(23例)血清HMGB1、hs-CRP水平相当,说明血清HMGB1、hs-CRP水平与梗死部位无相关关系,而二者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1=0.377、P1=0.034,r2=0.353、P2=0.025).此外,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28,P=0.047).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HMGB1、hs-CRP在AC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与病情轻重相关,与脑梗死部位无关.血清hs-CRP水平可能对ACI的发生有预测意义,监测血清HMGB1、hs-CRP水平有助于ACI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2(MRPS22)表达的影响及知柏地黄汤的干预作用。方法:UU感染SD雄性大鼠模型45只,随机分成模型组、知柏地黄汤组、西药组,并以健康大鼠为对照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第10天起知柏地黄汤组予以知柏地黄汤灌胃[1 g/(k·d)],西药组予以阿奇霉素灌胃[0.105 g/(k·d)],对照组、模型组予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21 d。采用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电镜观察生精细胞线粒体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RT-PCR检测大鼠睾丸生精细胞MRPS22 m 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睾丸生精细胞MRPS22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生精细胞线粒体结构、MMP、生精细胞MRPS22 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AI[(11.23±1.65)%]显著高于知柏地黄汤组[(6.62±0.49)%]和西药组[(7.82±0.81)%](P 0. 01),知柏地黄汤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 0.05)。知柏地黄汤组及西药组大鼠睾丸线粒体结构较模型组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MMP水平[(8. 77±1. 73)%]显著低于对照组[(22. 33±1. 66)%](P 0. 01),知柏地黄汤组[(18. 26±1. 32)%]显著高于模型组(P 0.01)和西药组[(15.91±1.69)%],西药组MMP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 0. 01)。模型组MRPS22 m RNA表达(8.02±3.21)与对照组(15.43±2.54)、知柏地黄汤组(11. 26±3. 82)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1),知柏地黄汤组MRPS22 m RNA表达显著高于西药组(8. 79±2. 03)(P 0. 01)。模型组(22. 65±5. 31) MRPS2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33.31±7.09)、知柏地黄汤组(33.35±3.96)和西药组(28.11±4.13)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1),知柏地黄汤组显著高于西药组(P 0.01)。大鼠睾丸生精细胞MRPS22蛋白表达量与MMP呈显著正相关(r=0.639,P 0.01)。结论:UU感染可能通过抑制大鼠睾丸生精细胞MRPS 22 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MMP,引起生精细胞的凋亡。知柏地黄汤通过改善UU感染大鼠睾丸生精细胞MRPS22 m RNA及蛋白表达,提高MMP,减轻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