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模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普外科干预前手术病历100份(对照组)及2011年干预后手术病历100份(干预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和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干预组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5.4d,与对照组(8.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对规范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六味热可解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六味热可解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和β-环糊精包合比例1mL:6g,包合温度40℃,搅拌时间2h。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3.
灯盏细辛组分对脑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中各组分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中的作用物质基础。方法:用柱色谱技术将灯盏细辛提取物划分为3个极性组分,并采用正交法将其配伍,以细胞MTT还原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蛋白表达等为活性指标,研究灯盏细辛各配伍组分对β-淀粉样肽(Aβ)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将各配伍组分活性信息与其相应的UPLC指纹图谱化学信息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推测活性物质基础。结果: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灯盏细辛在指纹图谱中的B,C组分段具有明显活性;其中4,7~12号色谱峰与活性呈现正相关。结论:通过谱效研究,推测了灯盏细辛体外对抗Aβ神经细胞毒性的活性组分以及化学成分。为灯盏细辛深层次研究开发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我院2011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同时对9种联合用药降压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BC分析法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数量、使用金额及品种数进行统计分析,并着重对A类药品进行用药分析;且将2011年调查得到的使用不同降压方案的高血压患者分成9组:依那普利片+左旋氨氯地平片(A组)、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缓释片(B组)、依那普利片+非洛地平缓释片(C组)、赖诺普利片+左旋氨氯地平片(D组)、赖诺普利片+硝苯地平缓释片(E组)、赖诺普利片+非洛地平缓释片(F组),贝那普利片+左旋氨氯地平片(G组),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缓释片(H组),贝那普利片+非洛地平缓释片(I组),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成本-效果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A类药品9种,占总品种数的25.71%,占总金额的74.39%;B类药品5种,占总品种数的14.29%,占总金额的15.58%;C类药品21种,占总品种数的60.00%,占总金额的10.03%,A类药品主要为CCB和ACEI;E组与G组具有最高的降压效果(93.33%),人均成本分别为145.04元、159.04元,B组、C组与H组具有最低的降压效果(86.67%),人均成本分别为59.36元、268.80元、86.8元,但个组间的总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B组具有最底的成本效果比(0.68),I组得成本效果比最高(3.29).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结构基本合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讲,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是较佳的降压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3年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在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中的构成比、单品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在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中的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年,我院共有4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其用药总金额与构成比变化均不明显;康艾注射液的用药金额、构成比、DDDs均连续两年位居第一,且呈较大幅度上升,2013年的构成比达到85.09%;艾迪注射液的的用药金额、构成比、DDDs下降幅度较大;4个品种的DDC均无显著变化;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康艾注射液在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中占主导地位,但用药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UPLC-ESI/MS)快速检测和鉴定荭草素(orientin)和异荭草素(isoorientin)、牡荆素(vitexin)和异牡荆素(isovitexin)2对碳苷化合物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荭草中上述2对碳苷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方法:采用BEH C18(2.1 mm×150 mm,1.7μm)色谱柱,柱温45℃,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考察了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与不同能量下碰撞诱导解离(CID)对标准对照品中这2对碳苷化合物的检测和鉴定的可行性,利用所建立的方法筛选并鉴定了荭草粗提物中的这2对异构体。结果:建立了MRM筛选分析和CID快速鉴定荭草素和异荭草素、牡荆素和异牡荆素2对碳苷化合物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完成了荭草中这2对碳苷异构体的快速分析鉴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以用于荭草等含荭草素和异荭草素、牡荆素和异牡荆素2对异构体的药材及其相关产品中这些化合物的快速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对6种抗高血压药物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并将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6组给药:依那普利片、贝那普利片、赖诺普利片、左旋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成本-效果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物药使用金额占第一位的始终是钙通道阻滞剂和左旋氨氯地平片,平均DDDs最高的是左旋氨氯地平片(92.04/千日),DDC最高的是美托洛尔缓释片(9.07元/d); 6种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硝苯地平缓释片具有最小的C/E(0.41),非洛地平缓释片的C/E最高(2.47),相对于治疗效果最低的依那普利片,增加一个单位的疗效所需要的费用分别为为- 27.23元和29.23元.结论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国内总体用药情况基本相符,硝苯地平缓释片为较佳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院近3年来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和癌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 DDD)和ABC分析法对阿片类镇痛药的品种、消耗量、消耗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DDDs最高的品种和A类药品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我院阿片类镇痛药的消耗金额及消耗量逐年增加,其中吗啡的总消耗量的增长幅度最大,2011年比2009年增长了85.2%.2009年DDDs最高的阿片类镇痛药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2010年与2011年DDDs最高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增长较多,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呈下降趋势;A、B、C 三类阿片类镇痛药的品种数量相对稳定,A类药品3种(占21.4%),平均消耗金额占72.6%,B类药品2种(占14.3%),平均消耗金额占12.8%,C类药品7种(占64.3%),平均消耗金额占14.6%.结论 我院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是药品基本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A类药品品种数构成比稍高,C类药品所占金额比例过高,应加强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病例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调查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第一诊断为乳腺纤维瘤行乳腺切除术的110例病例,按照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种类和时间分为4组.五水头孢唑林钠不大于24h组(27例),五水头孢唑啉钠大于24h组(30例),头孢硫脒不大于24 h组(25例),头孢硫脒大于24 h组(28例),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4组预防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不大于24 h组相比,五水头孢唑林钠大于24 h组有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所需的成本为697.00元,而头孢硫脒大于24h组则需要364.21元;与头孢硫脒不大于24h组相比,五水头孢唑林钠不大于24h组有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所需成本为341.00元.结论 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证明,术后24 h内停药为佳,头孢硫脒不大于24h组为较佳预防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荭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商陆素-3-O-β-D-半乳糖苷(ombuine-3-O-β-D-galactopyranoside,1),商陆素-3-O-芸香糖苷(ombuine-3-O-rutinoside,2),色氨酸(tryptophan,3),槲皮素-3-甲醚(quercetin-3-O-methyl ether,4),山奈酚-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kaempferol-3-O-(2"-O-α-L-rhamnopyranosyl)-β-O-glucuronopyranoside,5],槲皮素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2"-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uronopyranoside,6],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mnide,7).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的1H和13C-NMR谱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